《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

ID:33160899

大小:14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21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_第1页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_第2页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_第3页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_第4页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府诗选木兰诗》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P18第二課樂府詩選——木蘭詩上方資料P18課前引導 1.請學生分享對「木蘭」的印象2.請學生分組討論對「女性從軍」的觀點,並上臺報告。3.請學生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職業原本是男性居多,現在也有女性參與?P18-19 題解補充 1.樂府詩的由來 樂府詩的名稱,是由漢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樂府」而來。漢武帝時開始設立樂府,主要任務是編製樂曲、訓練樂工和蒐集詩歌,因此收錄了大量的民間歌謠,也包括帝王貴族、文人以及樂工們的創作。2.樂府詩與古詩的比較 樂府詩與古詩在形式上皆較自由,兩者的句數、字數均不限,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較寬,可以換韻。其相異處如下:(1)作者:樂府

2、多民間作品(作者不可考),亦有文人仿作(作者可知);古詩則多文人作品。(2)題材內容:樂府詩多敘事寫實,反映時代;古詩則任意為之。(3)句式:樂府詩多長短句;古詩多句式整齊之五言或七言。(4)風格:樂府詩貴遒勁,較顯露;古詩尚溫雅,較含蓄。(參見P24-2「古體詩、近體詩比較表」)3.花木蘭傳說 傳說木蘭原姓魏,後來改姓花,在虞城廣泛流傳著這位「魏木蘭」為何姓「花」的傳說。原來花木蘭的父母早年無子,其父魏員外有一年外出,帶回一株不開花的「木蘭樹」,經過十年辛勤的栽培,這棵不開花的「木蘭樹」竟然神奇的開出鮮豔的花朵;巧合的是:就在「木蘭花」盛開之日,魏夫人也生下了這位寶貝女兒,為

3、此,替她取名為「花木蘭」。又據傳說:「花木蘭」代父從軍凱旋歸來,天子封其為「尚書郎」不受,回鄉拜見父母後,她是「女扮男裝」的消息不脛而走。天子欲納其為妃,木蘭堅拒不從,乃自盡而死。這位奇女子的悲劇結局,更讓故事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也為「『木蘭從軍』為何未被載入官方正史」之謎,提供了可信的答案。P22-24 內容分析 一:敘述木蘭從軍的原因及決心。 1.寫木蘭從軍前的心情。 2.表示徵兵緊急,催促再三。 3.表明代父從軍的原因。 4.寫出木蘭的決心,表現她的智勇與孝心。 二:敘述木蘭從軍前準備的經過及辭別父母的情景。 1.四個疊句所寫的只是「市鞍馬」一個意思,這種不避雷同、反覆吟詠

4、的手法,正是民歌的特色。 2.寫出木蘭在征途中對雙親的思念,也表現出木蘭的英雄氣概,毅然遠離溫暖的家園,邁向荒涼的戰場,而胡騎之聲也加深了緊張的氣氛。另外從朝到暮、從旦到暮,可以看出時間轉換之速。由黃河邊到黑山頭,可以看出空間變化之快。以空間、地點的轉變表達行動的快速,其技巧如同「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敘述木蘭身經百戰,凱旋歸來。 1.寫行軍快速。王維老將行亦歌詠了戰士的矯健英勇:「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2.寫北地征戍生活的艱苦。 3.前句寫征戰的慘烈,後句寫征戰的長久與木蘭的英勇,終於凱旋歸來。 四:敘述木蘭

5、歸心似箭,婉拒封賞。 1.這是用極誇張而又「以簡馭繁」的手法寫天子對木蘭的厚賞。從中可想像木蘭在多年征戰中建立的豐功偉績。 2.寫木蘭歸心似箭,同時表現木蘭的從軍乃出於孝心及愛國熱忱,而非為了高官厚祿。 五:敘述木蘭返抵家門的喜悅,及同袍的驚訝。 1.筆調輕快愉悅,寫出家人得知喜訊的歡欣與忙碌。與前面「惟聞女嘆息」、「不聞爺孃喚女聲」等句的憂心形成強烈對比。 2.寫木蘭返家的喜悅,也交代出木蘭女兒身的情懷。和「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相對應。 六:以兔為喻,頌揚木蘭的智慧與英勇。 1.這是木蘭的自豪語,也是對木蘭頌揚的話,充分寫出「巾幗不讓鬚眉」的含義,也寫出木蘭的智勇雙全。

6、P25 本文特色1.表現孝道主題,塑造女英雄形象 木蘭代父從軍,初赴戰場時還是心繫著父母。凱旋歸來後,放棄高官厚祿,只求早日回家團聚,全詩圍繞著孝道主題,並展現女子不讓鬚眉的形象。2.敘事善用對話,並有感性的筆法 全詩讓詩中人物直接講話,讀來親切有味。並兼用感性筆法,如「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爹娘的呼喚聲和流水聲形成強烈對比,更顯木蘭心中的孤寂。3.語言活潑自然,修辭技巧多樣 本詩既有樸實自然的口語,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又有對仗工整的律句,如:「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而且全詩以五言為主,又摻雜七言、九言的句子,使長短相間富有變化。另運用排比、頂真、

7、譬喻等修辭技巧,給人一種活潑明快的語言風格。4.展現民歌形式,風格粗獷豪邁 民歌都喜歡用重句疊調的寫法,而押韻方面不避重複,也展現民歌的特色。加上從軍故事富有陽剛之美,凡此皆造成本詩粗獷豪邁的風格,是極具代表性的北方民歌。P26 語文小詞典補充●頂真修辭 「頂真」一詞,本來叫做「頂針」,黃慶萱修辭學說:「什麼是『頂針』?原來本是古代婦女縫紉時套在手指上的金屬環,環上滿布小凹點,用來推針穿布。後來詩文中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頂出下一句的起頭詞語,……就像用『頂針』把針線頂出來一樣……」 陳正治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