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素质教育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素质教育的实践---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 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础。针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必要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闪光点、特长和潜能,进而完善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日后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推行和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自信心 自我价值 正视 克服 调节 实践 自信心是人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是大胆创新与创造的前提,是稳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挤身于国际竞争之中,也需要人们有足够的自信为前提。而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因此,为青少年一代建立和培养必
2、要的自信心是首要任务。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日本教育学家日畸仁先生细致地研究出,自信心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因为自信是人自身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自信对人也产生着十分巨大的作用:自信使人不断进取;自信催人自强不息;自信使人品格高尚。 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自信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但其教育指引的原理是万变不离其中,以下浅谈几个方面: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掘自我价值建立和培养自信的前提,首先是发掘到自我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组织集体活力等形式,首先给学生树立一种理念:“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
3、有用,人无全才”。同时在这些集体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这些心理特征,给予学生们一些角色的定位,从而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为建立和培养自信心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轮值班干制”这一项工作,令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执行班干部的工作,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时,向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当值日班干部的时候,充分享受站在教坛上,指挥、带领同学们的那种光荣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大集体中发现自己,进而更深层地发掘出自我价值。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实行一帮一的学风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彼此之间更加团结
4、互助,而且可以使帮助与被帮助的学生同时获得一定的自我价值观。原因是:首先作为帮助同学的学生,本身是得到老师充分肯定的,如今要其担任帮助别人的角色,则更深层地表明其学习上的优势;对于被帮助的学生,通过给予指导后,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由当初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感到羞涩、压抑、自卑的情绪,可以得到较大的舒缓。成绩渐渐提高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肯定自己,并且在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进而发掘到自己的价值,奠定自信的基础。二、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长短,用优点克服缺点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指的不仅是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只有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用优点克服
5、缺点,才能确立自信。倘若只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那么在这个不正确的量度中,只会感到自己越来越不如人,更有甚者因此会产生压抑和自卑的消极情绪,轻则影响学习成绩,重则甚至会扭曲人格。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量度标准来衡量自己的长短,并教育他们扬长避短、用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使之正视自己。例如,有位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总比文科的学习成绩好。因此,该生一遇到如语文、政治这类文科考试时,由于缺乏信心,总会严重发挥不正常,最后导致文科成绩极不理想。但是后来老师通过与他谈心,告诉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总是用自己理科学习成绩的优势去和文科欠佳的成绩相对比。这样一来,如此鲜
6、明的对比当然会使其感到失望和窘困。老师还告诉他,若他能以象学习理科科目的那种轻松自信的心态去对待文科学科的学习,用学习理科科目时的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加于文科学科的学习上,文科学科的成绩必定会有起色。该生听了老师的话,根据老师的启示,正视了自己的长短,用优点克服缺点,结果,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文科考试果然取得了好成绩。为此他还特意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希望通过自己取得成功的这个活例子,带给同学们启示,告诉广大的同学们,只要能正视自己的长短,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对待优劣势,扬长避短,定立正确的量度标准,就会取得成功。三、让学生善于评价和调节自己点燃自信的“
7、火苗 人若要真正认识自我,首先就是要懂得评价自己,倘若连自我评价也不准确,那么要取得成功之谈就免说了。只有懂得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才能以此为基础,点燃自信的“火苗”,向成功之道迈步;其次是要善于调节自我,因为光会评价而不善于调节,这对于建立和培养自信的意义来说就只不过是空话罢了。毕竟,善于评价和调节自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自我评价就越高,自我调节能力也就相应比较强。善于调节优缺长短,使自己在各方面发展得以平衡,才能点燃自信的“火苗”,进而接近成功。因此对于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