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成人教育论文:农民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和农民教育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成人教育论文:农民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和农民教育创新摘要:从现代化和改革的历史视野,立足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宏大叙事角度,农民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农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要求,农民教育模式和方法也需要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层次性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农民教育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创新和各种影响要素的综合治理,必须在宪政体制下推进农民教育体制改革和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改革顺利推进。关键词:农民教育;现代化路径;创新一、现代化路径、改革模式与
2、“三农”问题回顾农民教育历史,有着诸多值得加以深思的地方,展望未来农民教育发展的前景,仅仅停留于经验和技术层面上的总结是远远不够的。追溯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应该立足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历史的角度,从现代化路径、改革模式的角度来认识“三农”问题和农民教育问题。...近代以来,寻求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变革路径,不断改革体制中的既有弊端,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之一,其基本的演进路径也一直昭示着这种价值理念的沿袭,可以说涉及制度变革、社会转型和实现路径的根本性问题,其必然要求在整个发展框架中着力于对制约其目标实现的关键
3、性难题进行改革,人的教育问题和“三农”问题无疑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两个关键点。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素质提高是制度变革最为重要的制约性因素,毋庸置疑,中国国民素质偏低是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而农民群体更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性制约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进行农民教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中“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后者也是解决前两者的必然路径之一。而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化本身就是从农业现代化到工业现代化的转变过程。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历史演进的轨道在经济上是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
4、在政治上是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在文化上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1]农业国家历史悠久、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和农民思维根深蒂固是必须正视的历史事实,这也是“三农”问题成为发展顽疾和破解难题的历史因素,也是开展农民教育的根本性前提。“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素质要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实现在公民社会中“新型农民”目标,除了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素质逐渐提高、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常规途径之外,农民教育是努力缩小“实然”与“应然”之间差距的有效路径。...因此,从现代化和改革的历史视野,立足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宏
5、大叙事角度,农民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六十年农民教育历史中,有过艰难探索中的进步,也有过历史回流中的曲折,但是展望农民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需要坚守这种价值取向,通过农民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和整个国家几百年改革目标的实现。二、制度约束、利益逻辑与农民教育的创新任何教育事业和改革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下进行的,且遵循一定的发展逻辑,利益逻辑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农民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既有的体制环境和发展逻辑之中,展望农民教育发展未来,需要进行农民教育的创新。长期以来,农民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
6、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这是多年来农民教育过程中实践基础上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农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要求,农民教育模式和方法也需要改革和创新。(一)农民教育的层次性创新...一般来说,农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既包括启蒙层面的识字教育、扫盲教育,也包括技术层面上的职业技术培训,还有更高层面上的以培养新型农民和现代公民为目标的农民教育。对于每一个层面上的农民教育需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农民教育,层次性教育虽然不必要求层级分明,但大体上应该按照渐进的顺序而不能忽视这种差别的存在。比如说在启蒙
7、识字阶段进行农民教育创新,就必须遵循这个阶段的教育规律,而不可以采用更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内容和农民教育方法,强制推行的结果只会是强人所难、效果欠佳。农民教育的层次性创新最为重要的是理顺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遵循教育发展的渐进性规律,达到各个层次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互相独立而又连为一体。(二)农民教育的模式创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教育工作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比如“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农民教育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农民教育过程中通过总结而得出来的,其代表了广大农民教育工
8、作者、农民群体和农民教育机构共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必然有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合理性,但是任何模式发挥作用均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范围之内,脱离了客观环境的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的。客观地说,当前农民教育诸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