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20697
大小:174.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0
《城市化进程——地方发展的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进程——地方发展的挑战常熟市人民政府(2011年4月28日)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迅猛发展,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科学发展,既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又要创新发展理念,探索符合苏南发展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进程:常熟城市化发展的理念常熟位于长三角地区,紧邻上海、苏州,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近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超80万。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2亿元,在第十届全国县
2、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常熟在城市化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人文、创新”理念,使城市化进程更健康、更科学。1、生态城市理念。常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拥有沙家浜风景区等4个国家4A级景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常熟努力实现“回归自然,山、水、城、人融为一体,具有山清水秀特色和现代人文气息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成为全国县级市中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2、人文城市理念。1
3、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17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独特资本,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地市民生活的珍贵资源和精神活力。缘于此,常熟始终把“文化强市”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作为改善民生的方略,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名人文化、山水文化、古典园林、历史建筑无不顺应历史文化的文脉,不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功能,服务于市民的生活。3、科技创新城市理念。常熟土地资源极为有限,资源再生能力也很有限,实现高平台上的再跨越只有依靠科
4、技创新。常熟紧紧围绕建成“创新型城市”目标,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注重人才和科技的引领作用,加快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55.6%,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达52%和60%。二、城市化进程:常熟城市化发展的挑战回眸常熟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常熟和长三角其他城市一样,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变市民的政策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等等
5、。挑战之一: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成熟区域经济体中,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都是同步推进的。依据国际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规律,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一般高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20个百分点。2010年,常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56.2:41.8,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98%。比照之下,常熟人口城市化水平至少应在80%左右。常熟2010年人均GDP近2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应该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即80%以上。而目前常熟城市化率与上述理论值还相差10个百分点。挑战之二: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城市新增人口数量
6、和质量不成比例。从2000年到2010年,常熟城镇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常住人口从35万人增长到55万人,城市人口增长率达55.8%,但新增人口中,大学以上程度仅占19%。二是城市土地粗放利用。中心城区还存在较多无地村,城市边缘区还存在用地低密度、低效率蔓延现象。三是城市功能滞后于城市规模扩张。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经济和产业人口规模还不相匹配。挑战之三:资源约束日益明显。近年来,常熟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主城区不断向副中心区蔓延,同时区域内小城镇规模(重点镇、开发区)不断扩大。2000年,城镇面积只占
7、总面积的4.7%;到2010年,城镇面积已经上升为总面积的10.6%,城镇公共设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越发稀缺,资源可持续利用难度越来越大。从能源消费水平看,常熟人均能源消费量在2010年已经是全国的3.5倍,能源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挑战之四:人口管理难度增大。常熟有近55万城镇常住人口,有近80万外来人口,这个数字3还在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快速增长,同时每年还有往来常熟的1000多万人次游客,这些都给常熟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住房、教育卫生资源等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对社会管理
8、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三、城市化进程:常熟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措施面对城市化深入推进的各种挑战,常熟遵循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努力寻求破解之道,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如退二进三,把工业企业有序集中到工业园区;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医疗、教育制度;超前规划城市功能区,加大投入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