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

ID:33104908

大小:8.59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2-2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2c4__271_储层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积学及岩石学、岩溶地质学和地貌学、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油气藏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指导,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系统研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和演化;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条件;成藏期与成藏史;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断裂和不整合面对古岩溶的控制作用;储层分布规律及非均质性与裂缝溶洞、古地貌和微构造关系;碳酸盐岩油气藏主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潜力等内容,取得较大进展及突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地层、地貌、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等方面提出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宏观和微

2、观鉴别标志,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研究,定性及半定量化论述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总结了已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育特征。(2)地球化学、沉积学、地层学研究相互交叉,侧重于对不整合面(风化壳古岩溶)的研究,讨论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方法。(3)通过对包裹体研究,确定成藏期,恢复成藏史。(4)用碳酸盐沉积学、碳酸盐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分析手段,开展了气源鉴别、储集体时空演化等方面定性研究。(5)认识到了古岩溶对决定大型储渗空间和碳酸盐岩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和地质意义。(6)从地质、钻井、录井、测井、开发动态等方面对碳酸盐

3、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表征性的描述。(7)进行了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及储层孔洞缝的分析研究和半定量化描述。(8)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特征,明确了国内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分布的主控因素:①广布高效的优质烃源岩是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古隆起及斜坡带控制有利储层、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和油气聚集;③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储层改造、输导通道和大型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④礁滩高能相带控制有利储集体和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⑤次生溶蚀淋滤带控制高孔渗岩性圈闭储集体的发育和分布;⑥断裂裂缝发育带控制碳酸

4、盐岩岩性地层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⑦晚期有效岩性地层圈闭和保存条件控制大中型次生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位于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是一个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自靖边气田发现以来,众多科研工作者(覃建雄1993,李道燧1994,郝石生1996,陈志远1998,陈方鸿1999,夏日元,1999,马振芳2000,张宗林2000,2006,2007,何自新,2001,2003,2005,徐世琦2001,李贤庆2001,2002,赵俊兴2001,2005,付锁堂,2002,陈安定2002,拜文华2002,解国爱2003,

5、邸领军2003,侯方浩2003,李瑞2003,王道富2005,杨华2005,王东旭2005,付金华2005,代金友2005,2006,李中锋2005,程付启2005,王雪莲,2005李安琪2006,赵继承2006,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刚2006,谢传礼2006,林家善2007,乔琳,2007,顾岱鸿2007)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在该气田混合气的实质;含气系统特征;地层水与水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奥陶系马五1-4亚段白云岩成因;成岩后生变化及孔隙演化;聚集条件及运聚动平衡;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古地貌恢复及沟槽识别;古地貌与微构造对气藏控制作用

6、;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相对富水区控制因素及气水分布模式;马五段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碳酸盐岩低渗透气藏压力系统划分;气井定产试验和压力递减规律分析;地层压力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大家普遍认为靖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埋藏深、含气面积大、单井产量差异大。气藏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形态与古沟槽网络控制,主力产气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的马五l+2与马五41层,储集空间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组成,受沉积微相与岩溶发育带控制,具有成层分布的特征。区域构造特征是控制相对富水区分布的基本条件,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其具体的分布形式。区域构造特征、

7、现今埋藏条件下的小幅度构造、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构造反转前后的气排水形式等是影响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目前气田已进入稳产阶段,由于地层压力的逐渐衰竭,部分气井产能已显著降低,目前正面临产量递减,急需寻找稳产接替区。虽然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及靖边气田研究中取得众多成果,但以现代沉积学原理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恢复区域古地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地层格架是发展趋势;建立碳酸盐岩综合评价体系及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是碳酸盐岩油气藏目前的热点及难点;通过评价,查明高效储层分布主控因素,筛选开发有利区和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3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

8、思路1.3.1主要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工区位于靖边气田西北部陕231井区,目的层位为马五41小层。研究区范围为:东至G08.13井,南至乌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