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

ID:39119915

大小:2.44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6-25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我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地质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

2、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一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勘探开发历史,经过石油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已找到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与同俱增,这就要求石油工作者在勘探上有所突破,在开发上有所成效,合理高效的发现油气,采出油气,服务于国民经济。油田开发工作的不同阶段其重点不同,是一个对地下地质情况不断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石油地质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有思维和创造性的人,在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下,

3、通过使用技术和工具去探索和破译一些未知领域”,才能合理高效开发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多学科交叉互融、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揭示地下地质特征、为油减数值模拟奠定基础的方法和手段。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地理位置属甘肃省华池县上里塬镇,包括3个井区:里14井区、里23井区和里56井区。上里塬开发层位为延8、延9、延lO,动用含油面积10.2km2,动用地质储量558x104t,可采储量217x104t,油藏埋深115l~1771m,属多油层叠合的岩性.构造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针对油藏低渗等储集物性、

4、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严重、油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含油不均等地质特征,要想更进一步开发油藏,就必须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真实客观的去了解该油藏,而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二、研究思路把握前沿动态,忠实于实际地质情况,认真扎实的做好基础工作,在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过程中,遵循“真实客观的基础地质研究是建立准确地质模型的基础”这一原则。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石油地质理论有机的相结合,进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辨证地对待研究的现象和结果,点面结合、重点剖析、反复对比、动态验证,力求所得结论符合地质

5、实际。本文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搜集整理基础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翟光明等,1992;王超勇,郭英海等,2004),以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划分为格架,以小层为单位的沉积微相划分研究为主线,综合多种储层表征信息,从宏观到微观对储层岩性特征、物性、含油性、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研究,进而建立了研究区精细三维模型。三、地质建模技术发展及现状油藏精细建模最早是由斯仑贝谢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即通过各类资料采集建立优化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油藏描述,建立各类油藏地质模型进行驱替机理研

6、究,将地质模型转化为模拟网块,进行油减模拟预测、开发动态及作开发战略的决策。油藏描述过程中,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及精度决定了油藏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地下储层是在三维空间分布的,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二维图形(各种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及准三维图件(栅状图)来描述三维储层,如用平面渗透率等值线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来描述一套(或一层)储层的渗透率分布。显然,这种描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掩盖了储层的层内乃至平面的非均质性。八十年代以后,国外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出一套利用计算机存储和显示的三维储层模型,即把储层三维网格化(3DGriding

7、)后,对各个网格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按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入计算机内,形成了三维数据体。这样就可以进行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和切剖面(不同层位、不同方向剖面),以及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从本质上讲,三维储层建模不等同于储层的三维图形显示,而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建立其三维模型,其核心是对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八十年代初,我国地质学家在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定量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从根本上认识到储层内部的物性变化是造成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根据其内部的变化规律,共建立了高弯度曲流河、低弯度

8、曲流河、长流程辫状河、短流程辫状河、网状河和顺直河六类河流砂体的非均质概念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