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73737
大小:28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19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重庆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2020届(一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所以
2、,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
3、意之间。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而反对,在“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的客观基础上,更有着辨证思维的依据。④可见,对反对应提高到哲学范畴来认识。我国古代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充满了辩证的观点。《周易》
4、中的乾坤、阴阳、尊卑,以及天人、形神、名实、本末、体用、刚未、善恶等,无不是对立统一的范畴。以辩证思维指导文学创作,无疑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当然,艺术辩证法不仅表现于对仗这一特殊形式,而且广泛存在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22-⑤然而,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它要求的是句式的整齐、节奏的铿锵、音律的和谐,着重形式美。骈文是对偶极端化的产物,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不是揭露矛盾的武器。对仗到唐人手中方显出战斗性和深刻性。盛唐诗人常常运用对仗这一形式来概括或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毫不夸
5、张地说,正是唐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才使以近体诗为代表的唐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空前的高度。(节选自刘明华《论杜诗的对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讲究句式、节奏、音律的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也是古代诗歌的核心。B.正对和反对都属对仗,但只有反对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体现辩证思维。C.作家“心生文辞,自然成对”,其本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反映。D.对仗和对偶在初期都是纯形式的产物,只是后来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对仗则成了战斗工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引用谢榛的论述,是为了证明对仗有一个由古朴浑厚向典丽细致演变的过程。B.最后一段通过骈文与唐诗的对比,指出艺术辩证法才是近体诗成就达到空前高度的根本原因。C.文章以哲学的思想来剖析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艺术辩证法现象,高屋建瓴,深刻透辟。D.文章从对仗的演变、产生、表现形式谈到其与艺术辩证法的关系,条理清楚,思维缜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沈宋建立的声韵理论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对仗可能就不会与平仄结合在一起。B.以对仗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就
7、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体现。C.唐诗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跟唐人运用对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无关系。D.如果骈文能够运用对仗来概括和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就能创造出跟唐诗一样的艺术成就。【答案】1.C2.B3.D【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对仗是律诗的核心”。B项,表述绝对化,原文说反对“容易把握本质……更有着辩证思维的依据”。D项
8、,-22-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而且,对偶对仗本是一物,只是在魏晋骈文中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到了唐人那里就显出战斗性来了。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