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72874
大小:253.3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2-19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试卷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王庆华审稿人:潘克勤张立成陆文跃姚芙梅黄敖兴题号—二三总分(一)(二)(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得分评卷人(-)积累(共14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川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黄山松针叶短粗chdu密,顶平如削,干曲枝qid,苍翠奇特。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yi立于悬岩危石之
2、上,昂首苍qiongo(选自《飞红滴翠记黄山》)□□□□2.默写。(8分)(1),左右流之。窈窕淑女,,(2)兼葭凄凄,o所谓伊人,。溯池1从之,O溯游从Z,O(3)请写出一个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或古诗词句子:感动,能让人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感动,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美善。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别人,是一种馈赠;被别人感动了,哪怕是的心扉抑或是的灵魂,也会得到开启和滋润。如果说,麻木的心是一块的土地,那么,感动就是浇灌它的一泓甘泉。啜饮了感动的甘泉,能使你走出人生的,令你倍添重新开创新生活的信心。5.下而是某同学写的一个
3、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加以修改。(4分)(1)换用号:[](2)增补号:⑶删除号:①一场春雨过后,冬眠后的大地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山村的景色也更加迷人。②几十户人家的楼房,依着山,旁着水,沿着柏油路整齐地排列着。③公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苍翠的塔柏。④小桥流水点缀着的垂柳,换上了新装,伴着春风,婆娑起舞。⑤楼房都掩映在翠绿树丛中。⑥山上的桃树、梨树硕果累累;田野上,麦浪起伏,一片金黄。⑦看到这美景,游人们流连忘返。要求:(1)句②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用换用号改正。(2)句①有语病,须删去一个词。(3)
4、语段中有一个多余的句子,请删除。(4)语段中句描写不当,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在《气象物候》专题学习屮,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反映气象物候的谚语。星期天刘勇准备去采访一位老农和一位气象员,他应该怎么说來表明來意,完成学习任务呢?(4分)采访老农:采访气象员:6.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4分)(1)《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2)《梅雨》,杜
5、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3)《舶雄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越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得分评卷人二、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论美》,完成8—11题。(共12分)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
6、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
7、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晩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5.通读全文,请在文中
8、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句子,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6.文章第2段,作者把“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的原因归结为“造物的吝啬”,你认同这个看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7.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屮国正处在明末清初),他在文章屮选用的事例都是欧洲的,设若培根学贯中西,他可能会选择哪些川国的例子来证明文中的一些观点呢?请就文中的某一观点写出一个相对应的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