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

ID:3306644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0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1页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2页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3页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4页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草原和森林以空前的速度退化,土地荒漠化的趋势正从各个方向向人类生命区推进。全球每年荒漠化土地达600万公顷,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3800多万平方千米。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共有8.5亿人正被荒漠化困扰。关键词:土地;荒漠化;干旱;植被破坏;治理一.荒漠化的定义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简言之,“荒漠化”是干旱土地(Dryland)的“退化”。二.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1.气候因素

2、[1]。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荒漠[2]。三.土地荒漠化危害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

3、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3]。  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263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1亿元[4]。  目前沙漠化仍在继续,沙漠仍在不断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75年,荒漠化土地扩展速度为1560km2/年,1975~1987年为2100km2/年,1988~2000年为近3600km2/年[5]。主要分布在我国

4、北方的以下3个区域: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占40.5%;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36.5%;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23.0%。行政上包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共13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土地沙漠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因此,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四.防止荒漠化的对策和建议  1.严肃法纪,惩治行政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制定了大量的与防治沙漠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之所以称其为法律法规,是因为它们本身具有的权威性,严

5、肃性和强制性。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本身就是非法,为法所不容。因此,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政府行为)都要依法进行惩处,并给予改正。否则,法不成法,只能助长行政腐败,扰乱社会秩序。  建议全国人大以“西部开发,生态先行”为题,就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执法大检查,及时纠正各级政府执法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历史上大开发带来生态大破坏的悲剧重演。  2.环境问题的决策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凡属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一种“叠加效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遏制住环境加速恶化的步伐,而且将来一旦治理起来,费用也更加高昂,代价也会更

6、加惨重,远远超过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眼前的和暂时的利益。  建议国务院设立包括沙漠化在内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专家咨询小组和预警预报系统,为政府部门的高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防沙治沙的国家资金投入  中国治沙工程,国家长期投入不足。“八五”期间,国家投入治沙资金仅1亿多元,地方配套资金又很难落实,因为沙区多是“老、少、边、穷”地区,地方财力有限。事实上,由于缺乏经费,防沙治沙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如节水技术推广、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得不到解决;许多治沙林场、苗圃、治沙站、保护站等基层防沙治沙单位、职工工资无保障,正常防治沙漠化的工作难以开展;管护力

7、量薄弱,造林种草成果难以巩固等等问题。这些现状,与实现国家扶贫攻坚和经济建设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极不相称。  建议国家加大对防治沙漠化的资金投入,除多渠道筹集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还应制定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实行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推广荒沙拍卖,租贷、转让、股份合作等治理方式,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沙的新局面。  4.建立国家防治荒漠化领导小组防沙治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管理问题。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态各个方面和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等各个政府部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

8、须横向来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