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

ID:33054738

大小:459.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9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撐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

2、答案1.C2.A解析第1题,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A.B.C.D.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水土流失、高温多雨、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

3、多雨、滥伐森林、滥伐森林、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水土流失人口增加4.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3.A4.B解析第3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第4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不是由过度放牧

4、造成的,故①④错误。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都要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一次调水调沙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5.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B.可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0.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7.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①下

5、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②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5.A6.B7.D解析第5题,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带入大海。第6题,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泄洪提供顺畅的河道,同时还可为其他季节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笫7题,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除为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上述措施都为

6、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三个地区。读图回答8〜10题。85°W4.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B.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C.地形以平原为主D.地势起伏较大5.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A.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B.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C.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D.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6.下列关于该流域的治理措施,叙述合理的是()A.甲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B.乙地区修建大坝,调节径流0.丙地区修建大坝,减轻洪涝A.全流域

7、梯级开发,保持水土答案8.D9.B10.D解析笫8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流域为m纳西河流域,冬末春初降水多;从甲、乙、丙位于干流的位置看,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再流向西北,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第9题,甲地位于河流的上游,植被破坏不会使甲地河水泛滥;乙地位于中游丘陵地带,植被破坏会使植被保持水土功能下降,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丙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但植被破坏会导致丙地河水泛滥;水污染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密切。第10题,甲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以保护植被生态为主;乙地区是流域中开

8、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可发展航运、发电、防洪等;丙地区位于河谷平原,生态保护是重点;E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措施是全流域梯级开发。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I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II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11〜12题。I((粮食)n际市场水土流失严重可持续发展图例o产员u二>销售销轡方向4.根据该区域尖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