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

ID:33052467

大小:1.77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2-19

上传者:U-2483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_第1页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_第2页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_第3页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_第4页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姓名:淮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吕春成2011-03-1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摘要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机械重化工基地,煤炭开采的历史十分悠久,煤炭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从此,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地位逐步确立,资源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迁,山西的煤炭产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主导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了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山西省GDP的一半以上,为山西省区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产业资本,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作为支柱产业,山西煤炭产业波及范围广泛,与机械、化工、钢铁、电力、热力等多个行业具有前向或者后向的直接联系,产业关联密切,联动作用明显,煤炭产业是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国家科技型低碳循环经济建设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煤炭资源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转型已成为山西省未来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延长煤炭产业生产链,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0年12月,山西省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经济转型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在山西省全面铺开,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中国能源开发的西进,山西这个传统能源大省的煤炭产业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和国际市场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在实施经济转型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更应该成为未来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突破口。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根据区域的特点和产业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有效地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带动经济转型,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研究,这部分主要针对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定义、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特别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即波特的钻石模型、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的SCEC模型和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进行了介绍,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文章第二部分得到的分析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四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地位作用研究,重点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部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第五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部分由上文分析的结果从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产业的发展,区域的转型从根本上说是产业的转型。本文对影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山西省的区位特点、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以及山西省经济转型的大方向,系统地提出了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关键词】煤炭产业主导产业产业竞争力提升途径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AbstractShanxiisoneofthemostimportantcoalbasesandcoalchemicalindustrybasesinChina,anditshistoryofcoalminingisverylong.Since1950s,Shanxihasbeenestablishedasthecountry'smajorcoalproductionbase.Sincereformandopening,alongwithchangesinnationalenergypolicy,earth-shakingchangeshavetakenplaceinShanxi'scoalindustry.Asaleadingindustry,thecoalindustryoftheprovincetoprovidetaxaccountedformorethanhalfoftheavailablefinancialresources,salesrevenueaccountedformorethanhalfofGDPinShanxiProvince.Thecoalindustrymakesa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theregionaldevelopment.Asapillarindustry,ShanxiCoalIndustryaffectsmechanical,chemical,steel,electricity,heat,andotherindustries.Shanxicoalindustryisthetrulyfirstleadingindustries.Followingthecoreconceptof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Shanxi’scoalindustrytendstobealowcarbonrecyclingeconomyindustry.Ithasmadesignificantprogressinintegrationofcoalresources,andeconomicrestructuringisthefocusofregionaldevelopmentofShanxiProvince.Extendingtheindustrialchainanddevelopingcirculareconomywillbethemainstrategyofcoalindustrydevelopmentinthefuture.ShanxiProvincewasestablishedasthenational"resource-basedeconomy,comprehensivereformexperimentalzone"inDecember2010.Thefirstthingthatthegovernmentwilldoistorestructurethecoalindustry.Shanxi'scoalresourcesaredecreasingdaybydayandsufferingfromtheimpactofothernewenergybases.Weshouldalso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competitivenessincoalindustryaspromotingtherestructuring.Theupcomingissueis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Accordingtoregionalcharactersandindustryfeatures,feasiblepathandmeasuresshouldbeproposedtoupgradetheindustrycompetitiveness.Themainfocusistoeffectivelyswitchtheresourcesadvantagetoindustryadvantageandtoupdateregionaltransformation.Thispaperconsistsofsixparts.Thefirstpartisanintroduction.Thispartintroducestheresearchbackground,purposeandmeaning,content,ideasandmethods;researchpriorities,challengesandpotentialoftheinnovation.Thesecondpartrelatestotheoreticalresearch.Thispartaimsatthebasicdefinitionandfeaturesforcompetitiveness,industrycompetitiveness,thecompetitivenessofthecoalindustry,especiallyfortheanalysisframeworksof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suchasPorter'sdiamondmodel,coal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ofSCECmodeland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ofChinaDiamondmodel.Accordingtotheresultsoftheoreticalresearch,wefinallygettheShanxicoalindustrycompetitiveanalysisframework.Thethirdpartdealswithfactorsofcompetitivenessofthe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Accordingtothesecondpartoftheanalyticalframework,thearticleanalyzesafullrangeoffactorsaboutthe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competitivenessofthe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Thefourthpartdiscussestheroleofthestatusofthe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PaperfocusesontheShanxi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forCompetitivenessroleinpromoting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Partfivediscussestheideasandmeasuresandthedevelopmentof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Partsixistheconclusionofthearticle.Economicdevelopmentis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inthefinalanalysis.Fundamentally,thetransitionregionistherestructuring.Thisarticlediscussesthefactorswhichimpactsthecompetitivenessofthe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systematicallyproposescountermeasuresaboutenhancingthecompetitivenessofthecoalindustryinShanxiProvinceunderGeographicalfeatures,thecirculareconomyandeconomicrestructuringinShanxiProvince.【KeyWords】Coalindustry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PredominantindustryAdvancedpath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1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背景煤炭是主要的化石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它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1能源支持,也是数万种工业品和消费品的生产原料。煤炭产业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五大聚煤集中带之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长期以来,中国煤炭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2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都在70%左右。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能源需求3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将不会改变。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大规模基础建设消费层次升级,对钢铁、电力、机械、石化等重型化工产品需求迅猛,重型化工工业阶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大幅度增长的需求。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机械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煤炭开采历史十分悠久,煤炭产业建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能源基地的地位逐步确立,资源型经济的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迁,山西的煤炭产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有水快流、大小矿遍地开花,到关小建大、资源有偿使用、生产力优胜劣汰,再到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第二轮整合,山西在煤炭产业发展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多年来,山西煤炭产业不仅在“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质”的上面更是发生了深刻转变。作为主导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了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山西省GDP的一半以上,为山西省区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资本,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支柱产业,山西煤炭产业波及范围广泛,与机械、化工、钢铁、电力、热力等多个行业具有前向或者后向的直接联系,产业关联密切,波及作用明显,煤炭产业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导产业。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煤炭需求有所下降,煤炭价格有所回落,煤炭生产有所下降,山西煤炭产业因此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契机下,为了保障煤矿的安1谷泉.中国煤炭企业煤资源优势及深加工战略[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2曹明.范中启.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0.3陈耀.我国煤炭产业的前景、政策及价格分析[J].中国能源.2007.9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全生产,保护环境,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山西煤炭产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山西在全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目标直指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关闭。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对全省煤炭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2009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全面实施安全整治、重组整合、转型调整、运行调控、素质提升,确保了全省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产量3.79亿吨,同比增加305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2009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到2010年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煤炭产量为7.41亿吨,创历史新高,全省已从过去的2600个矿,整合为现在的1053个矿;从平均一个矿304万吨的产能,提升为90万吨的产能。目前,在第一轮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政府积极酝酿第二轮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多元化整合。在全面实践经济转型和循环经济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山西将建三大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输煤与输电并举。1.1.2研究目的及意义山西是中国的煤炭资源大省。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煤炭需求的增加。山西省煤炭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粗放式、掠夺式的开采,山西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降、矿难频发等诸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此外,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能源产业开发的西进,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新兴能源基地对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冲击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对山西省的煤炭产业进行整合重组,实践低碳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应关注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抓住区域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资源优势带动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发展竞争优势,以竞争优势推动区域民生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分析影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山西省煤炭产业整体上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山西省煤炭产业对于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反映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发掘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2、将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出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在深入了解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整个市场和法律政策环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路径。结合山西省经济4数据来源: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网站整理。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转型的大趋势和煤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新对策和新思路。区域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重点在于以区域优势为依托,探寻符合本区域区位特点的优势产业,5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获取竞争收益。在产业竞争力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对于产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和结论同样适用于特定的产业分析。同时,对于特定的产业竞争力的固有属性、特征以及其形成机理的分析和把握,有利于更好的评析该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和缺点,是提出产业竞争力的改进和提高的具体路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和现实基础。作为能源基地,山西的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炼焦、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原材料型工业结构,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山西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1.2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1.2.1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与分析。在山西省经济转型和产业整合的大趋势下,根据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煤炭产业对于山西省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得到山西省煤炭产业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升煤炭产业竞争力,开创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心发展。1.2.2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和提升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的研究框架是:5朱传耿.赵振斌.论区域产业竞争力[J].经济地理.2002.1.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研究提出问题1、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2、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绪论3、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创新点4、研究存在的不足1、煤炭产业煤炭产业竞争力2、煤炭产业竞争力3、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1、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2、基础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分析问题3、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4、本章小结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1、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和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作用型2、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3、本章小结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1、深化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解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新发决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煤展:提升主导产业竞争问炭产业基础竞争力力、带动区域民生共繁荣题3、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1、提出问题,根据山西省目前资源整合和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煤炭产业在企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应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纳入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2、分析问题,系统分析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特点与评价,根据区域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特点,得到符合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框架。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以及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进行定性的分析与定量的比较,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影响。3、解决问题,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对策研究,立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煤炭产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的现实,以及我国能源开发西进和能源政策变迁的基础上,从区域发展、经济转型、产业链延长、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角度提出增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1.3研究重点、难点1.3.1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以及山西省煤炭产业主导地位分析,针对本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特点采用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框架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反映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1.3.2研究的难点本文的难点是如何从如何将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联系,从而为提升路径的选择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1.3.3可能的创新点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议题,对于区域竞争力的论述也不再是一个十分前沿的领域。本文的创新点并不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是在于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角度去理解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山西煤炭产业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于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是从产业竞争力这一概念提出就开始进行,并有了相当的成果。就文章来说,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结合山西省目前的经济改革和产业发展,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山西省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1.3.4可能存在的不足1、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未能把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前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对于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影响做出严格的理论论述,从而为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和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2、由于资料缺乏,本文未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致使定性的分析缺乏更准确的数据支持,研究不够完整、深刻。3、由于学术水平和研究时间的限制,对前人文献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广泛,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深入,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有待于今后实践的检验。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2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2.1煤炭产业2.1.1煤炭产业的定义煤炭产业是指以煤炭为核心和基础的衍生出的一系列煤炭开采加工产业;它包括了各种围绕着煤炭这一产品而产生的生产、流通等部门组成的企业的集合,煤炭产业应包括煤炭资6源勘探、煤田开发、煤矿生产、煤炭运销、加工转换和环境保护等。广义的煤炭产业并不局限于煤炭的生产,还涉及到产业部门间的组织关系、经济技术联系、结构演进和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等更广泛的内容。因此,广义的煤炭产业还应包括煤矿机械制造、煤电联合、煤化工、煤变油、洁净煤、煤层气、煤矸石的开发利用以及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参与等。2.1.2煤炭产业的特征煤炭产业属于资源约束型产业,一个地区煤炭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到了当地煤炭资源7禀赋的限制。只有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储量和良好的开采条件才能展开大型的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现代煤炭产业对于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炭的生产不仅受到煤炭储量和地质条件的制约,而且受到资金、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由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衍生出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显著的特点。1、煤炭是重要的非再生能源资源当今世界,化石能源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今后可预见的20-30年内,化石能源仍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煤炭是主要的化石能源,是目前最可靠和经济的五大支柱能源之一。截止到2008年底,煤炭占到了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28.2%(如图:2-1),世界8发电量的45.0%。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0年内,煤炭仍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支柱。6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10.7于立宏.中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与经济规制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8数据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0)整理。6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2-1: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不包括太阳能、风能)数据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0)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国家,据2010年底统计显示,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以上。从中国资源禀赋的现实以及能源消费的现状来看,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替代(图2-2)。从资源占有看,中国是世界上五大聚煤集中带之一,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本文采用2006年世界排名,前两名为美国、俄罗斯),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焦炭产9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表2-1)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多、分布广、品种较好、煤种齐全,是我国储采比最高的基础能源(煤炭储采比=煤炭储量/当年采出量),在世界煤炭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9李朝林.世界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08.97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2-2: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尽管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较长的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仍10将持续增加。以煤为基础是中国能源供给的基本格局。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大规模基础建设消费层次升级,对钢铁、电力、汽车、化工等工业产品需求猛增,重化工工业阶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大幅度增长的需求。(如图:2-3)图2-3:2005年-2009年我国煤炭供需比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10赵平.基于循环经济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4.8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2、煤炭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特别是对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现状来说,煤炭具有其他能源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煤炭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产业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主要集中在四个产业:电力、建材、钢材和化工。112009年,这四个产业消费煤炭量占全国总量的90.3%(如图2-4)。图2-4:2009年中国煤炭消费结构数据来源:国研网财经数据库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煤炭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辐射范围广、波及作用明显,几乎与所有的产业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与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的关联作用最强。同时,煤炭产业的后向关联作用明显弱于前向关联作用,即煤炭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支撑作用较强,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煤炭产业是依靠自身产出产品,供应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产业。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影响。3、煤炭产业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其他资源型产业类似,煤炭产业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煤炭储量、地质条件的限制,企业进入与退出煤炭产业的壁垒都非常高。(1)煤炭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煤炭产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开采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11数据来源:国研网财经数据库整理。9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成本,其中开采成本有包括安全成本、矿井挖掘和维护费用,煤矿专用机械设备投入,资源耗竭补偿、环保投入等。资本投入大,资金、设备专用性强,一旦退出,沉没成本巨大。(2)煤炭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煤炭生产是将赋存在地下的每层通过开采并运送到地12表的过程,包括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提升、供电、安全等技术与环节。此外,国家对于煤炭企业产能、资源利用率、采煤综合机械化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也使得进入煤炭产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3)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煤炭产业对技术的高要求决定了煤炭产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更新,但是,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国煤炭产业的劳动力的需求广泛分布在煤炭的开采、加工和运输领域。4、煤炭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1)煤炭开采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采煤形成的地表塌陷使得地表水干涸,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煤炭开采产生的矸石等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使地表植被造成了破坏,对矿区的土壤、水域和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煤炭生产中产生的瓦斯,不仅对区域环境造13成影响,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2)煤炭在储储运过程中产生粉尘对矿区和运输路线两侧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煤炭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煤渣和煤灰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损害。(3)煤炭加工及衍生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和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尤为严重。2.2煤炭产业竞争力2.2.1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定义1、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资源的稀缺性不但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也是竞争存在的前提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竞争力体现为个体获得社会再生产所需的资源的能力;在14经济学中,竞争力可以定义为经济体获得社会再生产所需的资源的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不是经济行为的目的,而是达到经济目的的途径。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资15源配置的格局,反过来,资源的配置也从根本上反作用与竞争力的强弱。12煤矿安全规程(20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3武斌.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与评价研究14咎廷全,赵淼.关于竞争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1999,4.15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10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经济学对于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国际贸易学中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从根本上都属于竞争力研究的范畴。竞争力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最早是以国际竞争力的形式展开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庞大,层次丰富的研究体系,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对于竞争力研究的从国际竞争力延伸到产品竞争力,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由此而衍生出的关于区域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也应该属于同一层次。中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是对国家竞争力研究的具体和细化,因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最终主要体现为本区产业的竞争力。微观层面的研究以企业竞争力为主,同时也可将产品竞争力的研究纳入企业竞争力的范畴(如图2-5)。图2-5:竞争力研究层次示意图2、产业竞争力在研究产业竞争力之前,应对产业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对产业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从产品生产的角度看,产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分类,如煤炭产业、中医药产业,产业可以定义为生产同种产品包括替代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生产组织的角度看,产业可以定义为生产同类产品包括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从国家或者区域经济的宏观角度看,一个具体的产业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经济个体,有着特定的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成长过程,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生命力。特定阶段具体产业的生命力取决于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可以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区域的同一产业间进行。本文所研究的产业竞争力属于后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源自于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产业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竞争力的具体和细化。国家或者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最终主要取决与本区产业竞争力的1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强弱。产业竞争力决定国家或者区域的竞争力,同时,国家或者区域的环境对与本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有明显的决定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将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产业竞争力即为一个国家(地区)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使本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产业内企业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开拓市场、占据市场、获取比竞争对手更16多收益的能力。产业竞争力从宏观上说包括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微观上说,决定于产业内企业的供给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投资盈利能力。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本质属性,国内外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评价17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建立。3、煤炭产业竞争力煤炭产业是资源约束型产业,作为具体的产业,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由产业竞争力的一般定义和煤炭产业的特性相结合而获得。首先,煤炭产业竞争力包涵一般产业竞争力所具有的特性,即煤炭产业竞争力首先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生产能力、市场占有、价格水平、利润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对于市场的反映和协调能力等。其次,由于煤炭产业是基于煤炭这种基础的能源资源而建立起来的,即使随着煤炭开采机械的升级和煤炭生产加工技术的发展,煤炭产业在尽量克服自然条件对于产业发展的制约,但是一个地区煤炭资源的品质仍然是决定本区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上文所述,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煤炭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煤炭产业基于本区煤炭资源禀赋和生产技术条件为市场提供持续稳定的煤炭及其加工品或者服务,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竞争利润以及实18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2.2.2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特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不同区域煤炭产业间的比较生产力。即本区域的煤炭产业与其他区域相比,能够以更有效的生产方式持续的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1、自然禀赋的差异是煤炭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条件作为资源约束型产业,自然禀赋的差异决定着煤炭产业的规模和产品差异,是煤炭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条件(1)煤炭矿产资源禀赋的差异是煤炭产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煤炭资源的开发受到资源勘探、埋藏的地质条件、储量、埋藏深度、煤种、煤质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16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7蔡昉等.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WTO框架下提高工业竞争力的方向[J].管理世界.200318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101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同时,由于成煤时期不同,埋藏的地质条件不同,我国分地区的煤炭品质差异很大。从煤炭储量上来说,我国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省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贵州等8个省区,其中煤炭新疆、内蒙古的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0亿吨,山西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再加上安徽、云南、河北、山东四省,这12个省份的煤炭资源总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55%,(如图2-6)煤炭资源埋藏的地质条件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煤炭资源开采难度的不同19和生产成本的差异。煤炭资源品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区煤炭产业产成品的差异,对区域煤炭产业竞争力造成巨大的影响。从煤炭资源区域分布看,我国煤炭生产区域的分布与消费区域的分布极不协调。我国的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工业生产和煤炭消费主20要集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如图2-7)。区域分布的不协调使得煤炭运输通道的顺畅和煤炭运输能力的强弱成为煤炭产业竞争力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图2-6: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分省区比较图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19数据来源:山西省煤炭信息网、中国能源网整理。20于立宏.中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与经济规制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1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2-7:2009年全国煤炭生产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2)煤炭产业是在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特定区域的煤炭产业会随着资源的衰竭而无法继续发展。一旦资源枯竭,煤炭产业将面临着衰落和消亡,煤炭产业竞争力也无从谈起。2、煤炭产业竞争力要求煤炭产业组织上的“高、大、全”“高”是指煤炭产业竞争力在产业组织上要求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要高。煤炭产业是典型的能源产业,只有在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下,组织大型生产,才能更有效的配置资源,更经济的组织生产。煤炭产业只有开展大型的集团化生产和运营才能拥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市场反应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是指煤炭产业竞争力要求煤炭产业在企业组织上实现规模经济,煤炭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煤炭的开采要求投入大量的专用设备和相应的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专门的技术支持和人才的培养。煤炭产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根据区域条件,发展规模生产,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产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全”是指煤炭产业竞争力要求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要广泛。煤炭产业是基础工业产业,是依靠自身生产的产品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煤炭产业的前向关联作用一般,但是后向关联作用明显。即其他产业对煤炭的需求对煤炭产业的带动作用强于煤炭产业对于其他产业的反作用。因此,广泛的延伸煤炭产业链是区域煤炭产业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方式之一。1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3、产品多样化程度低,市场的竞争比较集中。煤炭是基础工业产品,煤炭产业是基础能源产业,煤炭产业的产品主要以用作燃料的煤炭为主。虽然根据煤炭的品质,可将煤炭分为十几个等级,并根据煤炭种类的不同将产品市场分为几个部分,如原煤市场、焦炭市场等;但是,由于煤炭的品质严重依赖于先天的自然禀赋,如挥发性、粘结性等,产品多样化创新的空间很低。煤变油、煤化工等下游煤炭衍生产品的开发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新技术的普及和对于煤炭的利用程度仍然很低。目前,煤炭更多的是作为直接的能源燃料使用,产品的多样化不会有太大改变,这就使得煤炭产业市场的竞争更加的集中、激烈,这种产品的特性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尤为明显。4、市场及其需求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煤炭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但是煤炭产品的用途却相对集中,80%集中于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同时,煤炭产品主要有四大种类,主要集中与动力煤和炼焦煤两类。产品种类的限制和需求行业的集中决定了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受到的市场制约十分明显。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煤炭产业资源禀赋、产业组织和市场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煤炭产业的竞争力也是资源竞争力、产业内环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统一,任何一个方面的竞争力的缺乏都会导致整个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弱化。虽然,煤炭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但是,其产业竞争力也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内的整合和市场整合,煤炭产业竞争力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2.3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也可以理解为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经济范式,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是对产业竞争力的定性研究,是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提供理论支持。2.3.1波特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经典模型,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为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而提出的。虽然此模型在提出后,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改进(如波特——邓宁模型、九因素模型),但是基本的“钻石模型”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包括煤炭产业竞争力在内的多个领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地区)的产业为什么具有竞争力。完整的钻石模型如下(图2-8):1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机遇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政府产业图2-8:完整的波特“钻石模型”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1)生产要素,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主要包括天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这些要素的是影响和塑造产业竞争力的基础(2)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地区)市场的需求,成熟和高级的市场需求对与产业竞争力的刺激和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即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是否有竞争力。拥有具备竞争力的关联辅助性产业,是获得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三个条件。(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波特模型中第四个促成产业竞争力的条件是产业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状态对整个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机遇和政府也是影响产业竞21争力的重要变量素,对产业竞争力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2.3.2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的SCEC模型SCEC模型是范中启博士提出的专门用于评价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分析模型。该模型认为,虽然煤炭产业竞争力(C)的强弱与多个因素有关,但是可将这些因素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煤炭产业结构(S)、煤炭企业行为(C)、煤炭产业环境(E)。产业结构是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对产业竞争力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基于煤炭产业的资源约束性,煤炭产业结构可以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集中度、产业壁垒等方面来描述。企业是产业的具体组成成分,产业竞争力的实现最终要靠企业来完成,企业也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主体。煤炭企业的行为必然会对煤炭产业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煤炭企业对于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可以从企业规模、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来描述。产业环境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容置疑,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煤炭产业结构和煤炭21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116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企业行为来实现,煤炭产业环境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可以从煤炭的产业地位、法律环境、政22策环境、及相关产业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完整的SCEC模型可以表示如下(图2-10):产业地法律环政策环相关产煤炭产业环境资源禀赋煤炭产业企业规模竞争力区位条件管理体制煤炭产业结构煤炭企业行为市场集中度劳动生产率产业壁垒学习创新力图2-10: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SCEC模型2.3.3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的系统介绍首见于赵彦云等著的《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作者在提出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针对不同的产业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和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广泛的评价和研究。22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10.17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成本控制企业研发国家基础高校与研究基础竞争力金融体系基础研究机构研发与设施生产力转化与人竞争环境政府管理环境竞争力市场体系、制度创对外开放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新与法律法规价值观管理效率管理效率图2-9: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图2-9即为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的提出结合了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中心和瑞士洛桑管理与发展学院(IMD)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并以瑞士洛桑管理与发展学院(IMD)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位一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体系。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产业竞争力细分为产业的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部分,从三个角度来23分析和评价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出源于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和细化。同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与产业内企业的竞争力、又取决与相关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而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产业环境的好坏又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产业最终发展的宏观前景和历史高度。这也与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关于政府和机遇的论述相呼应,产业环境并不能决定一个产业的发展,却在宏观和历史上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契机,对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从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去了解某一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也就是一个产业的成本竞争力和创新研究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从产业方面来讲,主要取决于某一产业的生产成本水平,也就是说,市场的竞争取决与成本的竞23赵彦云.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18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争。而成本的竞争属于传统的竞争范畴,是产业竞争力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竞争。研究创新的竞争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一个重要内容。创新理论自从提出就成为了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的科研创新竞争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一个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而这些成本竞争和创新研究的竞争都是以企业为个体,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因此一个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影响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创新是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考察的另一个重要的要素,这一特点与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是中国当今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产业基础竞争力主要考察的是一个区域发展某种产业所必须的自然条件、人力资源、资金支持、科学研究。相对与产业核心竞争力来说,产业基础竞争力关注的不再是和产业的组成主体企业直接相关的内容,但是却在不同的方面支持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自然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自然条件是指产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不同的产业,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不同,类似煤炭产业这样的,对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较为依赖的产业常常被称之为资源约束型产业。从总体上来说,自然条件是任何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产业产生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产业基础竞争力所要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对于产业发展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无容置疑。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产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专业人才培育人员。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发展壮大、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体系。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是产业基础竞争力重要方面。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的产业环境竞争力主要是指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环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的有力支撑,产业环境竞争力对产业的支撑具体分为两个支点,竞争环境和政府管理。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是运用竞争力理论方法对我国现实发展阶段竞争力关系与竞争力提升关键因素的基本判断。相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特殊的情况,例如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竞争力关系比较松散,竞争力资源所附带的竞争力素质不够协调,特别是软资源上的活性理性认识还不够成熟,这些都是在运用竞争力评价24和分析时必须考虑的。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在应用方向上,立足于产业聚集、企业聚集、创新支撑、资源配置方面,为建立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立体应用体系提供理论框架。在分析层次上,从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竞争力调查与数据整理、竞争力要素体系分析、竞争优24赵彦云.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19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势与劣势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等方面建立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体系。2.3.4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根据上文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结合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具体实践以及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拟在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和SCEC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结合煤炭产业的特点和山西的煤炭产业发展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图2-11)。图2-11: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山西作为煤炭工业基地的历史十分悠久,煤炭产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具体的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我们这样理解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是指山西省煤炭产业已经实现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成长性等方面,更体现在煤炭产业中企业个体的战略能力上。此外,山西省煤炭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占有能力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基本体现。基础竞争力是指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依托,作为资源约束型产业,最根本的依托就是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以及专业的人力资源,相应的关于煤炭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基础建设水平,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金融支持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考察的重要方面。环境竞争力是指山西的区域宏观经济水平对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山西的煤炭产业是在山西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发展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会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对环境竞争力的考察是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考察的重要方面。20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3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产区的山西,煤炭总产量达到了120亿吨,其25中80亿吨外运全国各地,支持各地建设。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山西煤炭产业确立了国家能源基地龙头地位,也造成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资源型特征。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国务院在山西实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根据这项政策,山西从煤炭行业提取了大量基金用于生态恢复、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和煤炭企业转产发展等。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煤炭需求有所下降,煤炭价格有所回落,煤炭生产有所下降,山西煤炭产业因此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契机下,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山西煤炭产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山西开始在全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目标直指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关闭。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对全省煤炭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2009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全面实施安全整治、重组整合、转型调整、运行调控、素质提升和解决“四矿”问题“六大攻坚战”,确保了全省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全省煤矿26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产量3.79亿吨,同比增加305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27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2009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2010年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已从过去的2600个矿,整合为现在的1053个矿;从28平均一个矿30万吨的产能,提升为90万吨的产能。2010年山西省累计完成原煤产量7.41亿吨,同比增幅达20.5%,创造了山西省煤炭年度产量历史新高。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52起,死亡126人,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412,同比减少了290.1247,同比下降了34.56%。2010年12月,山西获批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山西省经济转型重心的煤炭产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3.1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与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反映山西省煤25张复明.煤炭与山西[J].前进.2009.11.26国际煤炭网整理。27数据来源:国际煤炭网整理。28数据来源:山西煤炭网整理。29数据来源:山西煤炭网整理。2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炭产业能够生产的煤炭以及煤炭制成品和实现产业收入和利润的能力,是指煤炭产业已经实现的竞争优势。具体的说就是山西省煤炭企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煤炭企业整体的发展规模、结构、成长性方面,更是取决于产业中的企业个体的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和研究与开发的竞争,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山西省煤炭对于市场的占有能力。3.1.1煤炭企业规模1、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历史变迁煤炭企业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主体和根本。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的历史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具体映射。在企业规模方面,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变化与不同历史时期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阶段和方向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及“一五”至“五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山西省已建成了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霍州、轩岗等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产量以前30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到建国30周年的1979年,全省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在山西省煤炭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山西省煤炭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六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镇煤矿发展的经济政策,从此,乡镇煤矿狂异军突起,蓬勃发展,1989年象征煤矿原煤产量已经突破一亿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40%。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煤炭市场持续疲软。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之中,全行业出现了煤炭销量下降、效益下滑、企业亏损的困难局面。1998年11月30日,国务院做出了“关井压产”的宏观调控举措,1999年至2001年,山西省共取缔和关闭非法、布局不合理小煤矿5020个,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煤炭产量连续三年下降。经过宏观调控,山西省煤炭企业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产量占全省总产31量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乡镇煤矿的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十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的告诉增长,山西省煤炭企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煤炭产量持续增加,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同时,煤炭企业规模过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隐患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渐显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山西省煤炭发展曾经呈现出“多、小、散、乱”的大小矿遍地开花的局面,这种生产格局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30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31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2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费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更不利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山西省政府从2004年就曾积极提出要整合煤炭资源,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化生产,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煤矿关停。2006年要求关停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2007年出台政策,鼓励煤炭企业重组合并。2008年底,山西省政府开始着手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关小建大,企业兼并重组。2009年,山西成为全国首家展开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兼并的省份。截至目前,山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矿井数量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到2010年底,山西省煤炭产业资源整合的目标基本完成,办矿主体已经由最初的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全省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1000万吨级的特大型、大型煤炭集团。通过这次重组整合,山西省办矿机制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办矿格局。其中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此外,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行业贡献率继续提高。2010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8%;煤炭行业上缴税费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9.5%。新重组后破炉而出的100多家大型企业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业办矿的比例为2∶3∶5。拥有大同、潞安、晋城、阳泉、平朔、西山、汾西、霍州等10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资源整合后,山西煤炭生产和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煤32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2010年产量创历史最高,达到7.41亿吨。图3-1:2005年-2010年山西省煤炭产量比较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32数据来源:山西省煤炭信息网整理。2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3-2:2005-2010年山西省矿井数量与煤企数量比较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经过政府主导的强势整合,山西省煤炭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是机构仍然比较松散,参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山西省煤炭产业形成目前的市场结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政策的原因,又有体制的原因。目前,山西省煤炭政策主导的方向是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重点是引导国有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并支持大型国企收购、改造中小型煤炭企业。根据最新的政策显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第二轮整个已经开始酝酿并着手调研,山西将继续成为煤炭资源第二轮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整合中的先锋,计划整合现有的煤炭产业,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72个300万吨左右的煤炭企业,未来山西省煤炭产业市场集中33度仍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3.1.2煤炭企业管理1、生产能力山西省是我国早起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煤炭企业的平均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具体来说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可分以下几点描述:(1)采煤机械化程度高。山西省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煤炭资源整合,目前山西省基本上所有的矿井都实现了机械化采掘。(2)矿井平均生产规模大。山西的煤炭开采,曾经呈现出多、小、散、乱的格局,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有上万家。经过政府主导的煤炭资源整合,目前山西省70%33黄婧.山西能源产业结构化研究——基于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2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的矿井年产规模达到了90万吨以上。(3)煤炭总产量居于全国第一。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量居于全国首位,煤炭外运量占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二。2009年,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的影响,山西省煤炭产量下降居于全国第二位(内蒙古为第一),2010年,煤炭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山西省煤炭产量达到了7.41亿吨,创造了山西煤炭年度产量的34历史新高。2、盈利能力自“十五”开始,煤炭行业的效益水平逐年好转,从山西省煤炭企业利润总额来看,从2003年起逐年上升,2003年为2122219.5万元,2004年为4698046万元,2005年为8584299.5万元,2006年9218619.3万元,2007年3536238.7万元,2008年10830399.7万元,2009年是山西省整合煤炭资源的关键一年,受到企业整合和行业改造的影响以及煤炭企业成本增加、煤炭价格回落以及企业税负负担加重等因素影响,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利润总额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山西煤企,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抓住市场,调整战略,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努力保持盈利水平,全年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利润总额为8896525.9万元。2010年,煤炭产业资源整合效果初现,煤炭企业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山西煤炭企业全年实现35利润15498432.6万元。3、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资源整合大幅度提高了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2009年全国242处符合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条件的煤矿中,山西省共有54处。占全国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总数的22.3%,达标数量排名全国第一,为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山西省切实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根据山西统计信息网的数据资料显示,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1.24下降到2010年的0.219。36(图3-3)34数据来源:山西煤炭销售网整理。35数据来源:中经专网统计数据库整理。36数据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整理。2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3-3:2002-2010年山西省原煤百万吨死亡率比较数据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3.1.3煤炭企业创新1、管理创新(1)生产管理创新。山西省对于煤炭产业的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2000年左右的企业改革开始,山西省煤炭企业就在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实践体制创新,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构建母子公司体制、建37立有效制衡机制的基础上,加快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的转变。从2008年末开始,山西省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的采取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大力整合资源,加快向区域大型企业集团化管理迈进。(2)销售管理创新在煤炭销售管理方面,山西煤炭企业逐渐形成了对煤炭销售实施集中管理,集中优势,统一对外。煤炭订货会,是山西省年度煤炭销售的重点,山西煤炭企业加强了对煤炭订货会的组织和管理,从订货会开始,把握住煤炭销售的优势。其次,加强了在煤炭运销计划等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减少煤炭销售在运输方面的障碍。再次,加大了煤炭产量的调控力度,针38对煤炭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煤炭销售策略。2、产品创新山西煤炭资源量大,其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煤炭品种齐全,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具体来说,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煤炭有9大37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38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26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39煤炭品种,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贫煤、长焰煤、弱粘结煤、褐煤。丰富且品种繁多的煤炭资源使得山西的煤炭产品品种较为齐全,特别是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储量丰富,产量巨大,其产出长期位居我国前列。山西的动力煤储量十分丰富,产区以大同为主,销量占到全省煤炭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山西还是我国的焦煤产区之一,每年的焦煤产量占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1/4以上。此外,无烟煤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重要产品,晋城、阳泉的无烟煤产量占到全国无烟煤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产量巨大,是我国无烟煤40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山西以其优质的煤炭产品和巨大的产量长期在我国的煤炭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洗煤、选煤、配煤、型煤等洁净煤产品和加工转化为切入点,以延伸煤——电——铝和煤——41焦——化产业链为主线,加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产品多样化和市场竞争力。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开发的西进,内蒙古、新疆等新型的能源基地的建立,对山西省煤炭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山西煤炭以其较高的质量和丰富的品种仍然在我国的煤炭销售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3.2山西省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础竞争力是煤炭产业发展的依托,包括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支撑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要素。同时,基础竞争力也反映与煤炭产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状况,就是从煤炭产业的投入或者效率方面入手着重分析山西的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有多大的能力来支持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3.2.1自然资源禀赋1、山西的区位优势山西位于我国华北平原西部,黄土高原东部,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千米,是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主要的煤炭供应地。地理位置适中,区位优势明显。2、山西的资源优势山西省煤炭储量十分丰富,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全省大多数市县都有煤矿。六大煤田沁水、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河东的含煤面积为58807.9平方千米,占到全省含煤总面积的94.85%。煤炭储量为2560.7亿吨,占到全省煤炭总储量的96.2%。其中,山西河东煤田中、南部的离石、柳林和乡宁矿区属低硫、低灰主焦煤。所产焦炭为特优焦炭,列为全国之重点。39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煤炭企业为例[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40黄婧.山西能源产业结构化研究——基于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41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27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大同煤田弱粘结煤以硫分和灰分低、发热量高而饮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名闻遐迩。42吕梁煤田煤种齐全,媒质优良,特别是离柳矿区4号主焦煤被誉为“国宝”。3.2.2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山西在建国之初就被确立为国家能源基地,煤炭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建设的较为全面。从铁路运输方面来说,作为煤炭外运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建设一直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山西省拥有9条出省铁路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吨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为4750万吨,吸引范围多达12个县(区)。43在公路运输方面,山西省目前有50多条煤炭出省公路口,京大、大运、太旧、长邯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得山西省煤炭公路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煤炭销售运输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在煤炭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山西省建立了多个煤炭运销网、煤炭企业网等煤炭信息交流网站,使得山西省煤炭市场的产量、价格、运输等信息的交流更加通畅,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3.2.3人力资源状况据《山西省煤炭行业人员队伍现状的调研课题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相当多的煤炭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员数量不及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个别大型煤矿企业甚至几个采煤队才有一名技术员。山西省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01.25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47.93万人,所占比例不到2%。许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去煤矿,缘于煤矿环境差、待遇低,危险性比较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漠视煤炭安全生产而不愿意去花费资金招聘合格的煤矿技术人员。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明显影响到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在加强安全硬件投入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特殊政策、经济手段加强引导,创新培养模式,使煤炭产业的发展获得有力的人才保障。42王兴华.山西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5.43李丹.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44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煤炭行业人员队伍现状的调研课题报告.2008.28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图3-4:山西煤炭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情况对比数据来源:《山西省煤炭行业人员队伍现状的调研课题报告》(2008)3.2.4科技研究开发作为较早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煤炭产业科研开发体系的建设起步很早,成果较为突出,煤变油、煤层气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是,山西省煤炭销售大多是原煤、水洗煤、焦炭、等初级产品或者粗加工品,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使得山西省的煤炭科研开发形成了发展较早、进步较缓的现状,如干法洗煤、水煤浆、煤层气开发、醇基液体燃45料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山西煤炭产业的创新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研发的形式多数是与高等院校、煤炭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煤炭产业的企业研发能力显著提高,在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解决安全生产难题、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锚索支护、计算机系统等新技术方面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煤炭洗选技术得到优化和提升。大同、西山、潞安、晋城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科技研发在全国煤炭行业名列前茅,多次被行业协会评为科技进步优秀企业。煤炭地址勘测、设计施工、煤机制造等领域不断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先后取得一批科技成果。此外,山西煤炭企业研发在煤炭液化技术、甲醇制造和燃烧技术、劣质煤气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或产业化开发,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3.2.5金融资本支持煤炭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用机械设备和其他投45贺改梅.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29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入,因此煤炭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否完备,对于煤炭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地方煤炭专项基金、国债贴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多方位的资金来源渠道支持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转型和产46业建设。但是,目前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了商业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煤炭企业得到商业银行贷款的比率十分有限,企业自筹资金的渠道也并不十分畅通。在当前产业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和采掘机械化的进程中,山西煤炭产业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对煤炭行业的金融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3.3山西省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煤炭产业的环境竞争力反映的是山西省的大环境对于煤炭产业的支持情况以及煤炭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是煤炭产业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具体可以通过政府管理、法律政策变迁、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3.1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产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对于煤炭产业的政策也几经变迁,这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十分巨大。从“有水快流”,大小矿遍地开花,到煤矿关小建大,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再到目前已经进入调查研究阶段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第47二轮整合,山西省煤炭产业在政府产业政策的主导下越做越强。从2005年开始,山西在煤炭行业实施“三大战役”:即打击非法采矿、淘汰落后矿井,组建煤炭大集团,提高企业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优化产品产业结构。2007年,山西省政府在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2008年下半年,山西省煤炭产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政府抓住这次契机,加快转型发展,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展开,到2010年底,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果,资源整合的目标基本完成,当年煤炭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初见成效。2010年12月,山西省被确立为国家第一个资源性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山西省以煤为主,以煤兴晋,以煤推动山西省经济转型的综合实验全面铺开。3.3.2煤炭关联产业发展1、电力46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47张复明.煤炭与山西[J].前进.2009.11.30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电力产业是和煤炭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发电大省,年发电量占到全国的5%左右。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山西建立其一大批大型的发电企业,建设了一大批高电压、大功率跨省输电线路,变输煤为输电,推动了山西的经济转型。奠定了山西作为北京和华北电网主要电源地的地位。2009年,山西省发电量1,873.8亿千瓦时,比2008年增长4.29%,居全国第7位,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2009年年末,全省发电设备容量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达到4,089.35万千瓦,比2008年增加454.57万千瓦,增长12.5%,占全国发电设备容量的4.68%。其中,火力发电设备容量3,912.64万千瓦,占95.68%;水力发电设备容量160.67万千瓦,占3.93%;30万千瓦以上发电设备容量占四分之三左右。2009年,山西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用于外送,达600多亿千瓦时。山西将进一步优化煤电的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根据煤炭资源整合后逐步形成的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和国家电网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8个大型煤电基地。计划到2011年,山西将建设4810条“晋电外运”通道,增加输送能力3000万千瓦。2、钢铁钢铁产业是山西省起步较早的产业之一,是山西的传统产业。山西有着良好的支撑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和人才优势,全省煤炭保有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年产煤炭4亿多吨,居全国之首。铁矿保有储量38亿吨,居全国第4位。年产焦炭9000多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多亿度。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加上钢铁产业在山西起步较早,是一个传统产业,并且技术普及面广,专业人才济济,这些都为山西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奠定了山西钢铁工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山西工业经济的总值中,山西冶金工业占有491/4的比例,而在冶金工业中,钢铁独占全省的25%左右。到目前,在山西煤炭产业资源整合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山西正在酝酿这对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山西针对国家的钢铁业振兴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初步预计建设以太原、吕梁、长治、临汾和运城为主的5个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生产基地。此外,全省生铁总产能将控制在5500万吨,粗钢总产能将控制在5000万吨,钢材总产能将控制在4500万吨。在产品结构上,将形成以不锈钢、船用钢、汽车板材、冷轧硅钢、H型钢、高合50金钢、优质建筑钢材为主要品种的钢铁生产体系。3、煤化工48吕晓宇.山西电力产业优化升级[J].新华网.2010.349山西钢铁产业.山西新闻网50吕锦刚.山西钢铁产业集群综述[J].中小企业IT采购.2010.7.3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煤炭化工产业是与煤炭产业直接相关、紧密联系的工业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煤炭化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山西省煤炭化工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深入,煤炭化工产业越来越成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初步形成了区域性聚集的煤化工经济带和特色化工园区,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聚集效益。“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将煤炭化工产业作为山西最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继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之后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山西省正在加快煤炭、煤炭化工产业的重组,发展大循环经济。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化工企业通过资源、资金与技术、团队实现“强强联合”,上、下游产业降低资金、资源成本,提升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大循环经济”格局。到2010年底,山西省煤炭行业已经有20个循环经济园区在建,其中14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山西将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路径,推进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电材、煤电铝等工业循环产业链向高端化拓展延伸,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谋划循环经济,推进从资源、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循51环经济发展。2011年,山西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安排涉及循环经济的项目将占67%。3.3.3煤炭产业地位作为早期的能源基地,山西的煤炭产业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产业组织水平和产量居于全国首位。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销售量占到了全省GDP的一半以上,税收收入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从近代就开始形成的以煤为主的专业发展格局使得煤炭产业是山西省当之无愧的第一主导产业。煤炭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作用,与多种产业具有前向和后向的联系,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与煤炭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产业发展,如电力、钢铁、冶金、化工等。作为基础产业,煤炭产业对大多数产业都有支持作用。煤炭产业利用其自然赋存——煤炭,为多数产业提供了原料、燃料,有效的推动了其他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对于山西省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业地位将会在文章第四章进行进一步的阐述。3.4本章小结3.4.1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基于资源禀赋以及区位优势,山西省在建国初期就被确立为中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的发展起步早,门类全,生产技术比较先进,企业管理相对成熟,产品的51陈忠华、董雅俊.山西煤化工——重点发展洁净煤技术[J].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1.1.3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市场竞争力比较强。但是,长期以来,山西的煤炭产业对于市场的控制能力一直较弱,在1992年国家开放煤炭市场价格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直到“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经历了飞跃性的增长,能源消费量急剧增加,才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今,经过了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安全整治,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深加工以及产业链的延长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山西煤炭产业对市场的反映和控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山西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也有采完的一天。再加上国家能源产业的西进,新的能源基地不断被开发出来,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新生的区域煤炭产业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冲击不容小觑。提升和保持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内容。3.4.2基础竞争力煤炭产业的基础竞争力对于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在山西煤炭产业的基础竞争力从全国总体来说具有一定优势。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层较浅、开采比较容易、区位优势明显,在全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明显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山西省基本形成了强大煤炭运输网络,在铁路方面,山西省煤炭产业加强了铁路运输建设,贯通了北煤南运的铁路运输通道。在公路建设方面,山西省修建了一系列公路网络,为晋煤外运提供了畅通的交通渠道。在技术创新方面,山西省积极开展煤炭基础研究,将高校、研究机构研究与开发同企业研发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全面的人才培养,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支持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的因素,人才是保障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煤炭专业人才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金融支持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基础竞争力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考察的重要内容。山西省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是指与山西省煤炭产业直接相关、支持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开发水平和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规模都居于全国前列,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长期要求。基础竞争力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是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3.4.3环境竞争力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支撑上,包括两个支点:相关产业和产业政策以及产业地位。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主要是钢铁和电力,其次有煤层气开发,煤化工等,相关辅助产业有煤机制造等产业。当某个产业和其他地区对手竞争时,能否提供更健全的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要素。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输电大省,是北京及华北电网的主要电源地,长期以来,电力工业作为山西省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山西电力首开全球“特高压输电”之先河,“北电南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外送电量大幅提高。同时山西提出煤、电合作战略计划,促进煤、电大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钢铁工业是焦炭消费的最大行业,从2007年起钢材取代焦炭成为山西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十一五”期间,煤机制造业作为与煤炭产业相关的辅助性产业,其发展呈现出规模化趋势。煤层气开发和利用使山西省煤炭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洁净煤技术将成为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煤化工发展的重点。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将进一步推进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并促进煤炭产业和煤化工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山西省的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3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4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4.1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中增长最快的产业,能够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扩散效应,同时自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的第一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山西煤炭产业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产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成为了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煤炭产业的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总额的37%,实现利税占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有关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合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52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的建设,而且还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对山西省煤炭产业主导产业地位有所认识,本文根据刘鹏的《试论山西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研究成果,选取主导产业指标特征最为明显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8个行业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主导作用进行比较分析。4.1.1煤炭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本部分的贡献率分析主要的目的是了解煤炭产业对山西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简单来讲,如果煤炭产业的增长在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则煤炭产业的增长对山西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即贡献率越大。从直观的数据比较和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到关于煤炭产业在山西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大量信息。产业增加值是GDP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产业增加值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对比分析能直观看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从表4-1看出,山西省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对山西省GDP的贡献额是最大的。表4-1:2002年——2008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对比53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09、2010)年份地区生煤炭开采电力、热专用设石油加黑色金属有色金黑色金有色金产总值及洗选行力的生备制造工炼焦矿采选业属矿采属冶炼属冶炼(亿元)业(万元)产和供业(万及核燃(万元)选业(万及压延及压延应业(万元)料加工元)加工业加工业元)(万元)(万元)(万元)52数据来源.中经专网整理。53表4-12002年——2008年数据整理自《山西统计年鉴2009》,2009年数据整理自《山西统计年鉴2010》。3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2002年2324.8018315089588221517954459904363798039820922885922003年2855.232655278121629517766491176693166410416698704813792004年3571.374537951145811521868416946731949341044124658717096412005年4179.526747485174128827943520497372809921303328923898236142006年4714.9984142682198313478594229106533063059635331270212292712007年5733.35108651262566672527789321409646459071952471539813436212008年6938.731878041819874795809014915987552143108011403206511611722009年7358.311952666519940436212372877538291887530803215770292142运用煤炭产业增加值与GDP各年增加值绘制对比图,能更直观反映煤炭产业与GDP的增长态势。(图4-1)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没按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在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并且,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山西省的工业增加值逐渐上升,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对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图4-1: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煤炭工业增加值对比图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09、2010)4.1.2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析产业增加值只能反映产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增加值的绝对数增加并不代表对经济的贡献就增加,所以还必须分析煤炭产业占GDP比例变化,才可以达到简单分析煤炭产业对GDP影响程度的目的。如表4-2所示。根据表4-1的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历年主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在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如表4-2所示。又下表可以看出。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并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2003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占山西省地区36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而到了2008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7.07%。于此同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不变,并在2008年有较大的下降。专用设备制造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达到高峰,2008年下降明显,为0.83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稳步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明显不及煤炭开次及洗选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在2007年达到了高峰,2008年占山西省地区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为,0.79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稳定,2008年为0.15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占山西省地区GDP的比重与2007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为5.88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情况和黑色金属的类似,2008年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下降,为1.673%。通过对表4-2的解读可以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山西省煤炭产业占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在不断的上升,并且,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煤炭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仍然占到了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约27.07%。山西省煤炭产业对于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表4-2:山西省主要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比较(单位%)54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09、2010)整理年份煤炭开采电力、热专用设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洗选行力的生产制造业炼焦及核矿采选业矿采选业冶炼及压冶炼及压业和供应业燃料加工延加工业延加工业2002年7.8784.1240.6251.9180.1880.0424.2241.2412003年9.3004.2600.6223.1930.3260.0145.8481.6852004年12.7064.0830.6124.7450.5460.0296.9051.9872005年16.1444.1660.6694.9040.6720.0316.9201.9712006年17.8464.6621.0154.8590.7010.1267.0262.6072007年18.9514.4770.9215.6060.8100.1258.2242.3442008年27.0662.8640.8377.0850.7960.1565.8111.6732009年26.5372.7100.8443.9110.3970.0724.3700.3974.1.3煤炭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即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工业增加值与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的分析。通过上文的数据比较和简单的计算,我们已经发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对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小结再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首先将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各个工业增加值作为自变量,C作为常数项,建议一次回归分析模型,对上述8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如图4-2),设地区生产总值为Y,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工业增加值为X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54表4-2中,2002-2008数据由《山西统计年鉴2009》整理,2009年数据由《山西统计年鉴2010》整理。37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应业工业增加值为X2,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X3,石油及炼焦、核燃料加工工业增加值为X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为X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为X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为X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为X8,得到如表4-3所示的回归分析结果。图4-2:SPSS回归分析表4-3:SPSS回归分析结果汇总项目方程2F值SIGR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X1Y=1409.913+3.372X10.78818.5950.008(1.919)(4.31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X2Y=—1696.306+32.899X20.70511.9510.018(—0.985)(3.457)专用设备制造业X3Y=227.424+109.448X30.78318.0430.008(0.231)(4.24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X4Y=958.176+13.731X40.86030.5910.003(1.764)(5.53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X5Y=856.926+112.360X50.89542.5120.001(1.512)(6.52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X6Y=2239.899+445.623X60.6639.8370.026(2.893)(3.1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X7Y=—523.831+15.189X70.85729.8930.003(—0.583)(5.4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X8Y=—285.970+49.731X80.80220.2250.006(—0.276)(4.497)2表中,R为判定系数,其值越大,说明被解释掉的误差越大,说明回归方程模型拟合度越好,从而可以反应出自变量对回归模型的贡献大,即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效果越好,也即方程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越精确,其解释能力越强。最直接的评价模型的优劣的地方在ANOVA(方差分析)表中。F值表明ANOVA方法计算的结果,sig表明38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F值对应的显著性。检验的时候选择的置信水平一般是0.01或者0.05,当sig的数值小于选定的置信水平时,可以认为线性模型整体通过检验。从表4-3可以看出,各方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拟合能效果较好。通过本部分的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煤炭产业对山西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煤炭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在山西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山西省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因而通过各种措施发展促进山西省主导产业——煤炭产业,充分发挥其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对山西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4.2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4.2.1煤炭产业竞争力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区域内产业发展的状况,要促进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也主要从产业的发展着手提升。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区域的竞争力越强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到本区域,则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区域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区域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的综合,产业竞争力强则区域竞争力强。区域内的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和重点,主导产业因其强大的产业关联和辐射效应能极大的带动区域内大多数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点。综上,主导产业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最终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从图4-3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主导产业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系统。区域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导产业竞争力图4-3:主导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图39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在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促进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同时,又因为煤炭产业是基础性的能源产业,产业关联作用明显,辐射波及效应较强,煤炭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电力、钢铁、冶金、化工等产业具有重大影响。山西煤炭产业是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山西省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山西省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是发展山西省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4.2.2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1、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丰富的自然资源本应该是区域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区域经济腾飞的动力,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都被认为是经济繁荣的催化剂,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20世界下半叶,欧美部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衰退,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现了荷兰病的现状,人们发现资源的丰富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55种反向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型经济区域复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山西的区域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以来都十分受到学者关注的话题。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持,但是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和能源开发也导致了山西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现实,如何破解“资源诅咒”,如何化解资源型经济中资源产业对于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如何改变山西省一煤独大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未来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议题。袁纯清说,山西将依托四条路径实施转型: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其中工业新型化被视为转型跨越之本。山西省长王君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山西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56化。2010年12月13日,山西省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经济转型为核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途径,实现山西省经济的跨越发展,“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57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山西省区域发展的主线和方向。在经过了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也正积极酝酿其他主要工业行业的资源整合,如钢铁产业的整合等。在煤炭行业,经过整合之后又大55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6.6.56吕晓宇.山西省转型之路[J].经济参考报.2011.2.16.57刘建刚.山西借区域发展之机走上经济转型之路[J].中国改革报.2010.12.15.40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洁净煤技术,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巩固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实现产业多元化,从而使得山西在煤炭、58电力、冶金、制造集约化的同时,实现旅游、物流、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2、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的意义(1)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山西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受到区域内产业的影响,又影响着区域的产业发展。山西省煤炭产业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涉及到的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管理、企业创新等内容,也是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前,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尚有一定的开采年限,资源产业处于发展、成熟期,尚有发展潜力。并且,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供应基地,山西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能源支持。作为主导产业,煤炭相关产业也是整个山西经济的支柱。根据经济转型的战略步骤,现阶段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只有稳定发展煤炭产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才是明智之举。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企业整合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步骤,煤炭企业规模的提升、以及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和产品升级、深加工是山西省区域经济专心发展的重要步骤。只有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山西区域经济转型才有了长久的推动力。(2)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的发展是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基础竞争力是煤炭产业竞争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为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煤炭产业的基础竞争力包括了科研技术、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基础建设是指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各种基础设置的建设,对于煤炭产业来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煤炭运输通道的畅通。山西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外运量占到了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煤炭运输的畅通直接关系到了山西煤炭产业生产的实现和利润的完成。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直接为山西省煤炭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育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提升又保障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良好发展。煤炭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又能为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山西省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省煤炭产业已经深入到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山西省在为煤炭产业提供强大的基础实施、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这些基础设施和人才也直接的对山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这些基础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吸引更多58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获批(大区域)[J].国际金融报.2010.12.2.4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的产业形成人才聚集、企业聚集、产业聚集,提升人才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最终形成区域的综合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生的繁荣。总体来说,正是由于煤炭产业的涉及范围很广,才使得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的第一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任何一点提升都能够传递到山西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的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3)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的优化是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条件。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山西省在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实施区域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只有立足于和煤炭产业关联的电力、钢铁、煤化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才能逐步实现山西省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该区域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这些因素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聚集,吸引优势资源,才能最终实现山西省经济长远发展和战略转型。政府在促进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对煤炭产业实施的政策法规的变化,会通过相应的传到机制,影响到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煤炭产业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政府对煤炭产业的影响和引导会间接的反映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来。政府引导煤炭产业内部、行业之间构造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政府是支持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政府通过发展研究机构、大学等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对煤炭企业的研究发展与技术改造活动直接提供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政府对煤炭产业的推动作用会,随着煤炭产业的巨大产业影响扩展到整个区域内广泛的产业领域中。4.3本章小结长期以来,山西经济的发展和煤炭产业的兴衰息息相关。煤炭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山西省经济改革的重点。山西的煤炭产业在经过强势的煤炭资源整合之后,产业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省主导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对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推动更加有力。在煤炭产业振兴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方向下,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和稳定发展的新的途径和方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省煤炭产业应把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把建设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以煤炭工业的转型带动全省转型,以煤炭企业的跨越带动全省跨越,实现山西省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推动我4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中唱好重头戏,当好主力军,做出新贡献。5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新发展——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民生共繁荣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曾经给山西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远远不断的能源动力。煤炭使得山西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使得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确立了基础支持的作用和地位,煤炭是山西的标志,山西的经济兴于煤炭,山西的问题也生于煤炭。煤炭产业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种下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种子。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山西煤炭产业是全国能源产业的领头羊,但是,随着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山西的煤炭产业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日益严重。随着国家能源产业的西进,新的能源基地如新疆、内蒙古对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冲击不可小视;而全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也成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新挑战。而山西省区域经济的全面转型又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的经济转型将全面铺开,利用转型实现山西经济的跨越发展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山西省发展的目标和中心,煤炭产业也应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成为建立“新山西”的推手和生力军。5.1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山西省煤炭产业内企业在规模、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对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也主要集中在企业规模、企业管理和企业创新等方面。5.1.1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根据上文的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整合虽然取得和阶段性的成果,煤炭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从煤炭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阶段,产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是深化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深化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煤炭产业是资源约束型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煤炭和煤炭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也只有大型的企业集团才能组织大型的生产,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产能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只有大型的企业集团才能组织4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标准化的生产,为安全生产提供最有利的保障。发展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可以减少煤炭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煤炭价格,保护煤炭资源。发展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可以充分实现煤炭企业的规模经济,发挥规模优势,使得新型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得以充分的实现,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可以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新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山西省经济转型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步骤。59发展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可以按以下两种思路进行:1.横向联合。横向联合是指将相同的企业合并,以扩大经营规模。横向联合一般是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规模经济性,它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煤炭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组织专业化的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煤炭企业采用横向联合的方式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可以更好的发挥煤炭产业规模经济性和有效提高煤炭企业市场份额。煤炭企业的横向联合应以具有产业优势的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企业的重组合并,发挥地域优势、产业特色,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挥企业分工合作和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促进产业的聚变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化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山西省煤炭企业的横向联合既可以以煤种划分,组合企业,形成集团,如无烟煤集团、焦煤集团等。也可以以地域划分,组成地区性企业集团。2.纵向联合。煤炭企业的纵向联合是指煤炭企业通过兼并合作进入煤炭产业链的其他加工和经营阶段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大型煤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或者直接通过合并把上下游的外部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拉长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纵向联合就是通过企业的合并重组,组成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发展如煤——电——铝、煤——焦——化等产业链,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是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重要思路,也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减少了煤炭企业的数量,提高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又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实施,在整体上提高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是,在组织企业进行那个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的同时,应加强对于这些联合的企业集团的法律政策约束和经济规制,从而防止了企业之间串谋和垄断行为的发生,损害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59李丹.山西省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4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5.1.2革新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煤炭企业的企业管理是影响整个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新型的煤炭企业集团需要有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的良好运转和有序的运作。从煤炭企业管理的实践来说,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点和中心,因此,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主要从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论述。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煤矿综合管理的主要方面,这两种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做好生产管理则安全管理就能有跟得上;做好安全管理就一定要有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的跟进。在生产管理方面应以提高煤炭企业的采掘机械化程度为主,引进先进技术社会,提高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有序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采率。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贯彻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制,做好煤矿的各项安全设施建设和更新,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加大安全投入,从硬件和软件上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煤炭企业管理中,要注意把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安全生产的水平结合起来,实现高增长、低事故,处理好安全生产和提高产能之间的矛盾,使之转化为相互促进的力量,通过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将维护矿区的生态环境,纳入到生产管理的范围中来。煤炭企业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煤炭采掘和加工过程中尽量降低煤炭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先进的生产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保障矿区的生态环境。创新企业管理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煤炭产业来说,随着资源整合的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的规模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管理创新,应注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引进,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的综合管理、精细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实现煤炭资源整合,实现山西省煤炭产业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5.1.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是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评60价的重要方面,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思维类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等。这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煤炭企业的60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十大趋势.中国煤炭工业网整理。4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总体规划,发展布局的思维、理念的创新方面。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产业内、产业间的大循环正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实践中,在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上的总体战略的创新。2、管理类创新,这一类创新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方法、机制创新等。管理类创新主要集中在煤炭企业的管理、煤炭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煤炭企业大型化、集团的趋势已成定局,与之相适应的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战略管理、集团控制体系的建立、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化,煤炭监管部门对于煤炭企业和煤炭资源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式的创新也应越来越受61到重视并不断改进。623、技术类创新是指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等。煤炭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对煤炭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的基础创新可以在煤炭生产加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在煤炭采掘阶段的技术创新主要是煤炭采掘技术、采掘方法和采掘设备的创新;在煤炭加工阶段的创新主要是煤炭加工工艺、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当坚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具有技术优势的现代煤炭企业。5.2加强山西省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煤炭物流体系煤炭是自然资源,煤炭的采掘加工场所往往都集中在交通、信息都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山区,但煤炭的使用消费地区却大多数是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煤炭的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的差异与矛盾,使得在煤炭产业对于道路交通及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依赖。道路不通畅则无法将煤炭按时按量的运输到消费地,信息交流不通畅则无法及时满足煤炭消费地的市场需求。因此,加快煤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就是加快保障煤炭运输的道路交通建设和信息交流网络设施的建立。目前,山西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促进煤炭产业的跨越发展,在新的阶段对煤炭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以发展现代化物流为重点。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的建立,将企业的供应物流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铁路和公路的运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山西省煤炭外运的顺利进行。在新的阶段,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建61杨瑾娣.张煜.魏殿志.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两种组织方式[J].煤炭网.2008.562师岩.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9.646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设大型的物流运输体系为目标,继续加强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加强煤炭产业的供销市场信息网络体系的完善,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提供基础建设保障。5.2.2保障科研开发与人才培养、形成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合理机制机械化、自动化越来越成为未来煤炭产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煤炭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绝不可以放松。在人才培养方面,山西省应在产业内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进修机制,着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真正的从人开始,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科研开发方面,应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加强企业与煤炭专业的研究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使得山西省煤炭产业科研技术的发展得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持和推动,从而使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获得更好的科研技术支持。对于资金实力较强、技术力量强大的煤炭企业来说,可以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将科研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高校、研究所等专业科研机构联合起来,以生产带动研发、以研发促进生产。对于目前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煤炭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通过与大型煤炭企业、高校、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等方式,参与技术研发,实现资源共享。63煤炭专业的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是煤炭产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这些科研机构应与企业相结合,从生产的第一线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双方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实验场所手段,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才需求。5.2.3强化煤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保障煤炭产业转型的资金动力煤炭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煤炭从勘探、开发、采掘、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都十分巨大。同时,煤炭行业又是国家投入相对有限,多数企业的煤炭建设资金都需要通过企业自筹的途径解决,在满足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要求后方能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完善煤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是实现新时期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煤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1、在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中,应充分发挥金融的媒介作用,以资本、产权为纽带,保障煤炭企业重组的资产结构和资本规模,为煤炭资源整合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应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金融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产业政策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为煤炭企业提供商业贷款和资金支持。3、建立区域性产业内资金融通机制或机构,建立企业融资平台,多方位的满足煤炭企业的资金需求。5、开发煤炭金融产品、促进煤炭金融化,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煤炭行业;同时,应加快煤炭保险的发展,促进保险业与煤炭业的结合。63师岩.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9.647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对煤炭产业的金融支持可以渗透到煤炭产业的各个环节。有效的金融支持对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3完善山西省煤炭产业环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3.1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煤炭相关产业的具体化要求,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该互为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从而使得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环境竞争力得到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目前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主要路径是煤炭产业链的延长及煤炭的深加工、煤炭资源的节约化利用、实施清洁生产,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方式是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可以充分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在工64业园内将废物消化利用,尽量达到“零排放”,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化。目前,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化工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资源、资金与技术、团队实现“强强联合”,降低了上、下游产业的资金占有、资源利用、技术革新、市场占有和品牌树立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本,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大循环经济”格局初具规模。2010年底,山西省煤炭行业已经有20个循环经济园区在建,其中6514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循环经济是资源的高端利用形式,也是66资源资本在更高层次融合互动的有效载体。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多联产、抓高端、全循环”,正在成为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理念,现阶段,山西煤炭产业应当着力发展“大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电材、煤电铝等工业循环产业链向高端化拓展延伸,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谋划循环经济,推进从资源、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5.3.2完善产业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与煤炭产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产业政策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涉及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煤炭企业发展转型上,山西煤炭企业在经历了政府的强势整合后已经呈现出全新的局面,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企业产能迅速提升。目前,在第一轮整合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下,山西省正在积极的筹备和调研煤炭产业的第二轮跨地64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煤炭企业为例[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65吕晓宇.山西加快煤炭化工业重组发展“大循环经济”[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道.2011.1.31.66袁纯清.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J].人民日报.2011.3.1.48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区、跨行业、跨所有的第二轮整合,并在这次整合中将政府的主导地位,取代为市场的推动力量。因此,在新的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应着重与煤炭、焦炭产量的控制和对安全生产的监察。政府应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调控,遵循市场的规律进行改革,为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利的宏观政策支持。在基础建设方面,山西省的煤炭产业政策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煤炭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开发以及人才培养;同时,应在金融支持上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保障煤炭产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保障煤炭产业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的在政策层面上支持山西省煤炭产业基础竞争力的提升。在产业环境方面,煤炭产业政策直接指向了山西省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是影响山西省煤炭产业环境的基础因素之一,因此,完善和保持山西省煤炭产业政策是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环境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新发展得以完成的基础推动力。49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6结论随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确立,山西省的经济转型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主导产业煤炭、煤化工等多数是高耗能高排碳产业,其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低碳经济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大方向,控制煤炭产业的规模。发展煤化工是山西省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山西省在煤化工方面重点发展洁净煤技术。对于山西省的煤炭产业来说,在产业规模的到控制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就成为山西省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对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具有巨大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只有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在国家能源产业西进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为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能源动力。本文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以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为基点,对影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作了分类的研究和分析。文章在对煤炭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做了定性分析之后,结合山西省目前经济转型和煤炭产业资源整合的现在分析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对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之前的联系和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新发展,作为新型的主导产业,通过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和区域民生的繁荣。煤炭资源是山西省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给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推动力量。但是煤炭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却长期呈现上下波动的状况,这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关,也与山西省煤炭产业组织与竞争力水平密切相关。在山西省全省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下,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转型是山西省区域转型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全省煤炭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应当重视并提高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有意识的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提升和塑造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全面推动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新发展,使山西省煤炭产业更有效的服务于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50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参考文献【1】MichaelPorter.CompetitionStrategy[M].TheFreePress.1980【2】MichaelPorter.Competitionadvantageofnations[M].TheFreePress.1990.【3】于立宏.中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与经济规制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4】周飞跃.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5】狄昂照.国际争力[M].改革出版社.1992【6】金磅.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7】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揽[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8】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0】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11】王秉安.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航空出版社.1999【12】彭致圭.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3】张耀辉.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高新产业发展规律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14】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王宏英.山西能源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6】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M].科学出版社.2004.【17】王宏英.山西工业发展报告——山西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18】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9】赵彦云.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0】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3.【21】朱小娟.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04.3.【22】李玲.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及其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23】靳宇婷.基于“钻石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北京市、上海市电影产业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6.【24】刑光卫.中部地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竞争力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51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文.2007.11.【25】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10.【26】李月明.山西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9.6.【27】黄希.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5.【28】闫瑞京.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9.【29】李月明.山西煤炭产业有效竞争[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9.6【30】王兴华.山西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5【31】刘佳.中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9.【32】刘鹏.试论山西主导产业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9【33】于凯生.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6【34】师岩.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9.6【35】李丹.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36】黄婧.山西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6.【37】黄勤.论区域主导产业[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4【38】李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6.【39】张复明.煤炭与山西[J].前进.2009.11.【40】张复明.景普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9.【41】张超.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与对策探微[J].宏观经济研究.2002.5.【42】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43】郑展,张向东.河北省主导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8.【44】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11.【45】咎廷全,赵淼.关于竞争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1999,4.【46】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3.5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47】金碚,胥和平,谢晓霞.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报告[J].管理世界.1997.4【48】盛世豪.区域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1996.8.【49】金碚,李钢.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综合竞争力.2009.【50】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5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52】徐明华,盛世豪.国际竞争力: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J].浙江社会科学.1995.5.【53】金碚.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演变趋势[J].科学发展.2009.12.【54】盛世豪.产业群:区域竞争力的基础[J].浙江经济.2002.9.【55】金碚.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的关系[J].财经界.2006.9【56】陈志,董敏杰,金碚.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评述[J].经济管理.2009.9【57】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1.【58】蔡昉等.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WTO框架下提高工业竞争力的方向[J].管理世界.2003.2.【59】郭淑芬,高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60】郭云涛,严国荣.借鉴国外经验组建我国大煤炭企业集团[J].中国煤炭.2003.2【61】彭建勋.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挥煤炭工业整体竞争优势[J].煤炭企业管理.2004.10【62】邵建华.循环经济模式在德国煤矿区的成功运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63】范中启.对中国煤炭产业竟竞争力的探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4【64】曹立荣.煤炭涨价的价值链分析[J].市场研究,2005.5【65】李丽,李中.山西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2005.3【66】张小玲,宋丽芝.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67】徐丽萍.我国煤炭产业特性及其价值网络分析[J].理论探索,2006.7【68】刘娟.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6.5【69】樊艳萍,牛冲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2【70】宋东风.我国循环经济模式的思考[J].技术经济,2006.1153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71】刘养洁.循环经济模式下山西发展战略[J].中国国情力,2007.9【72】师岩.“钻石体系”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73】陈钢,王汉斌,侯红燕.循环经济应用于煤矿环境治理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8.6【74】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山西省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分析[R].太原:山西省煤炭地质局,2009.2【75】兰荣杰.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及相关性研究.[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76】张继坤.张永东.曹代勇.山西省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及需求预测.[J].中国矿业.2009.6.【77】张永东.李润兰.山西省煤炭资源形势分析及保障程度.[J].中国煤炭地质.2009.7.【78】张宏娟.提升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山西焦煤科技.2009.4.【79】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山西省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分析[R].山西省煤炭地质局,2009.2.【80】梁福成.聂志福.王键.煤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J].西部论从.2004.6.【81】郝冬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金融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7.1【82】周辰.基于山西煤炭重组事件的能源金融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54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致谢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转眼间我已经在熟悉的山西财经大学校园又度过了宝贵的三年。这三年是我的知识和学习技能不断成长的三年,是我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的三年,是我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三年。升学报道的场景似在昨日,转眼间我又要背起行囊。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不过是人生旅程中一次小小的休憩,再出发时我已经精力充沛,信心满满。这三年的学习生活里,我受到了师长和同学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上无私的关爱,首先我要感谢尊敬的导师吕春成教授,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品格,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断学习进步,开拓视野,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成长求学过程中,父母的支持是我成长学习的最大动力。感谢我的师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多方面的照顾和关怀。感谢身边的朋友,有了她们的陪伴,我的研究生生涯充满快乐。感谢我的母校—山西财经大学,她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条件,财大的主楼和图书馆是我青春岁月中最重要的战场,即使离开,她们将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由于作者水平所限,论文中难免有纸漏和错误之处,也请各位专家、教授批评指正。55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探索经济转型新模式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淮蔚.产业国际化的内涵及动因分析.大众商务.2010.5.2、薛冬美.淮蔚.新经济形式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新财经,2011.2.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