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

ID:33019523

大小:63.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9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_第1页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_第2页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_第3页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_第4页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说是问题解决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耍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问题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得以解决的那种情境,在教学中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运用己有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主动建构新知识的任务。肯尼迪说过“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当学生遇

2、到“问题”亟待解决Z时,会因想要寻求答案而处于高度集中、兴奋的状态,会进行积极的思维。而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新知识,乂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什么是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思考、获得新知识,事先精心设计的问题。苏格拉底是最早的优秀设问者,他凭借巧妙的设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口身的思考,去发现真理。有效的设问能够引导学牛去探索、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设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问题的来源好的思考者同时是好的设问者,

3、好的设问者也是好的思考者。好的设问决不是随机或随意提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设问之前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思。笔者认为问题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中提出2、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思考、分析中提出3、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冲突中提出4、从对新知识的耍求屮提出5、从学生的思维节点、难点和疑点从提出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比如,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根据U=E—lr做出的图线如图1所示,U随丨的增大而减小,学生理解上并无困难。此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路端电压和电流同时也满足公式U=IR,据此

4、公式,所得图线如图2所示,两种结论是否矛盾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从新I口知识的联系与冲突中提出的,使学生陷入困惑的情绪中,并且为解决问题而主动探究。但是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欧姆定律、理解了图像的意义。又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在课堂的知识小结阶段可以这样设问: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还会有胜负呢?这个问题可以说从学牛思维的节点、疑点中、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提出,极易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二、问题的类型问题既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得、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鉴于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屮所起到的不同功

5、用,可以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激趣型、导向型、释疑型、引导型、题变型、应用型、发展型、逆向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等,下面仅就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几种类型问题谈谈笔者的体会与理解。仁激趣型设问这类设问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思维能动性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探索、学习有目标、有方向。常用于新课的引入阶段或是由知识的低层次要求向高层次耍求转变的时候。比如在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追尾事故现场的视频资料,然后设问:你知道上海每年有多少人因车祸失去生命吗?你知道发生车祸的原因有哪些吗?要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上述问题,课堂气氛一

6、下子变得凝重,但不一定是热烈兴奋的场面,此时学生已深受震动,探究欲架被激发,认真严肃的思索并讨论起来,使得接下来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2、释疑型设问这类设问的冃的通常是纠正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或容易理解错误的概念。常用在学习了新的概念、规律之后,充分利用第一印象深刻的特点,在学生首次接触新概念的同时,对典型的错误理解或错误做法进行辨析、批驳,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也是及时获得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比如在学习了加速度这个概念Z后,可以设置这样几个要求学生辨析并举例的问题: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速度为零的

7、物体加速度一定是零吗?通过对这几个常见错误的逐一辨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今后再犯这类错误的几率。3、引导型设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设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全面、深入的理解概念、规律、特点或公式、定理、定律等,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常用在新知识学习阶段,目的是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去发现新知识、创入新天地。比如在《牛顿定律的应用》的教学中冇两则常见的例题:例一: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0

8、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1=10N时,恰能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