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18781
大小:4.00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2-19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与评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造成了交通出行不便,加剧了道路交通污染,问题的产生固然与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供应滞后之间的矛盾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既定的交通供给水平下,城市交通的整体化水平较低,已有的各种交通方式没能实现有效的换乘协调衔接,城市交通运转效率低,这加剧了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为缓解日趋尖锐的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减轻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少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措施,
2、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系统。为真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使公共交通成为大城市交通的主导交通方式,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始研究采用地铁、轻轨等快捷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在城市客运系统中越发重要。但是许多大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问题,使公交系统整体效益难以发挥。例如,在上海己建成的地铁l号线沿线,地铁车站与地面公交站点换乘距离较长,相互脱节现象普遍,除少数地铁
3、车站如上海新客站、徐家汇外,大部分车站与地面公交线路衔接不好,矛盾特别大的如地铁锦江乐园站,由于在地铁车站布局时没有充分考虑与其他公交线路的换乘,造成地铁运营后车站周围交通混乱。2号线和明珠线,在考虑与地面公交的换乘时,分别把有效换乘距离定为600米与500米,且在车站公交配套调整规划中,对新增线路考虑较多,对原有线路调整较少,从而使这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换乘难题。再如,广州一号线没有重视沿线交通接驳统一规划而形成地铁与常规地面公交换乘不便,换乘步行时间过长,广州地铁2,3号线火车站换乘站设计由于缺乏宏观规
4、划的执导,车站方案不能科学处理与铁路、长途汽车、公交和出租车的换乘关系,尤其是无法协调与站前整体地下空间发展的关系。由于未考虑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导致北京地铁复八线建成通车后北京的轨道日均客运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地铁客流不仅没有因为新线路的投入运营和线网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相反却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新开通的地铁13号线也存在公交衔接不力,导致客流不足,运输能力浪费的现象。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站场缺乏有效的一体化布局规划,且大多处于低2第一章绪论水平的平面衔接,
5、设施简陋,导致换乘时间长,换乘难度大。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都自成系统,公交线网未能及时根据建成的轨道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是轨道交通走廊上轨道线与常规地面线路走向重复,另一方面是缺乏与轨道线路、站点的接驳。3.两者在运营上的衔接比较弱,票价体制及交通换乘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造成出行者换乘不便。因此,要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问题,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应加强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特别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来扩大其客流吸引范围,吸引更多的乘客,达到时间上与空间上衔接
6、的一体化,才能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功能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吸引范围,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整体效益,除了其本身合理的路网布局和建设规模外,与常规公交有效的一体化协调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题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状态和过程,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的因素和规律,从而探寻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的合理理论与方法。1.2国内外研究状况1.2.1国外研究状况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大城市内各种交通
7、方式的多式联运、港站内各种运输设备的匹配与布置日益一体化,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趋于成熟。轨道交通枢纽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运输方式竞争与协作而发展起来的,国外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研究较多,对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概率统计基础,考虑存在换乘的交通方式和线路间的换乘等待时间,对车辆到达和开出时间进行优化。文献理论多为公交发车时间优化算法的综述、改进和发展,轨道交通优化接运的理论发展比较成熟。如Hall(1985)提出了铁路与公共汽车间换乘的最佳安全极限公式;USUMTA(1983)和Vuchic(19
8、81)给出了换乘时间系统设计指南;Ablowitz(1987)在换乘枢纽进行了各种调度策略模拟;LeeandSchonfeld(1992)对同步换乘区间的安全极限和发车间隔同时进行了优化;Shihetal(1997)开发了一种同步换乘区间的出行设计模型;MagedDessouky(1999)给出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般的同步换乘区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