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ID:33014276

大小:57.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9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1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2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3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门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哇及西沙比利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及胃镜下食道粘膜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o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0.05)o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关键词】

2、柴胡疏肝散加减;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94-02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贲门处返入食管而造成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患者常有烧心、反酸,暧气、严重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患者牛活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2]o西医主要用促食管胃排空和减少胃酸的药物进行治疗,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低。近年来笔者使用中药内服与西药配合治疗肝郁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在2013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入选

3、标准:符合1999年在烟台举行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上确定的诊断方案;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期限>1年;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型。排除标准:治疗前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服用过其他抑酸药物治疗,排除心肺疾病、严重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不遵医嘱服药的病人。一共选取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2〜83岁,病程1.5-12年,平均病程为16个月。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0〜80岁,病程1〜12年,平均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o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卩坐口服,

4、20mgM,2次/d,加上西沙比利口服10陀/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主方:柴胡10克,川苇10g,白芍20克,制香附10克,炒枳壳6克,陈皮10克、乌贼骨15g>黄连3g、吴茱萸lg.甘草6克。上述药物煎汤为400mL分早晚各1次饭后温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戒烟酒,调畅情志。1.3疗效评价1.3.1临床症状评价两组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及胃镜下食道粘膜的改善情况。治愈为反流症状消失,疗效指数100%;显效为反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80%〜99%;有效为反流症状明显改

5、善或减轻,疗效指数50%〜79%;无效为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50%。1.3.2胃镜检查结果评价将内镜下食管粘膜形态分作4级:0级是指粘膜形态正常;1级是指食管下段粘膜条柱状发红、糜烂,但未融合;2级是指食管下段粘膜条状发红、糜烂,并且融合,但非全周性;3级是指粘膜广泛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出现溃疡。胃镜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是指胃镜检查食管形态恢复正常;有效是指胃镜检查食病变减轻1级以上;无效是指胃镜检查食管病变无变化。1.4统计与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计数数据使用χ2测试。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

6、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o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详见表1。2.2胃镜疗效观察组23例胃镜检查食管形态恢复正常,4例胃镜检查食病变减轻1级以上,3例胃镜检查食管病变无变化;对照组15例胃镜检查食管形态恢复正常,6例胃镜检查食管病变减轻1级以上,9例胃镜检查食管病变无变化。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得知,观察组胃镜下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胃液或肠液反流到食管,胃液和肠液会刺激、腐蚀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严重者食管粘膜表面

7、的柱状上皮化生,导致Barret食管,或者向恶性转化。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因是由饮食不节、情绪不畅、肝胃不和等引起的,肝郁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病位虽在食管,然而与肝、胆、脾(胃)等诸多脏器有关。肝气的正常疏泄能帮助胃的受纳与降浊阴之气,肝郁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则肝失疏泄导致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肝胃不和[3,4]o情志不畅在本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是依赖于精、气、血等物质基础,当精气充盈、气机调畅时人体肝气条达、情志舒展;而情志不畅吋则可致气机紊乱、肝气不舒,进而导致浊气上逆,肝胃不和而引起本病。故本病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现代药理实验

8、表明:疏肝、健脾、理气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