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00083
大小:56.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叶圣陶论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叶圣陶论教育大凡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应该都知道叶圣陶,但真正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恐怕不是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叶圣陶是我国20世纪的教育大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70余年,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虽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却对教育问题有着深刻而乂独到的思想和看法,他所提出的许多教育命题,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科学并且有效,在今天看來,也很有价值与意义。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一特点是革命性。叶圣陶生活的年代,旧的社会秩序刚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刚刚建立起来,加上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典型的农业国,产业经济还很不发达,因此,旧教育的“习气”还相当重。叶圣陶在《
2、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把这种“习气”叫做“传统教育精神”,他说:“传统教育精神到了民国时代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教育精神就是以知识为本,学生上学就叫读书,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强迫儿童克制口己,做一个“邯郸学步”、规行矩步的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考试,至于这个知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兴趣,老师全然不顾。老师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空袋子或空瓶,只知道往里面装知识。因为这样的教育的好处是:老师省心省力,不需要劳神费时去认真备课,只管照着教学参考资料,将知识和答案往学生头脑中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有用。老师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听话,听话的就是
3、好学生,不听话的就是问题学生,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再好,也不给机会,也是受打击和排挤的对象。这种教育,学校千篇一律,学生缺乏个性,更无创新精神可言。这种教育,学生虽能学到部分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生活需要的,所以许多学生把学校教育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点也没有从受教育上获得幸福感。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叶圣陶不是一个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家,而是有着十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大多来白个人教育活动屮所见、所闻、所思、所得,特别是他对语文教育的许多论述,基本上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的经验总结。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没有套话、空话、假话,也没有人云亦云的鹦鹉
4、学舌,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比如,他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谈国文教学,既谈到了国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是阅读能力训练与写作能力训练,乂运用具体的例子详细谈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才能真正捉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如,他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认为“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而造成当时小学教育枯寂无味,像座古庙,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没有趣味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假如教师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乂如何去引导学生的人生呢?他说:“凡是自己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人,对于他人的情性和希望,也是模模
5、糊糊,弄不明白”。“自己的方向还没有定,却要引导他人;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价值还没有理解,却要做这项事业,陶冶他人,这是可能的吗?”小学教育没有好成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欠修养功夫。由于教师缺乏修养功夫,对小学教育便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生要么是使用高压政策,让他们屈服,要么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在教学方面只让学生听讲、记忆、背诵,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也不管知识是否实用,既浪费学生许多精神,占了学生许多时间,也使学生学会了“盲从”,将来处理人生事务就只好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意。而教师要获得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和提高修养,惟一的办法就是:不能
6、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只有自己觉悟得来的,才能灵心彻悟,即知即行。叶圣陶这些思想和观点,来自于他长期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解决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的一剂良方。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教育必须以生活为本。假如教育不以生活为本,其结果是:读了植物学可以不辨菽麦,读了生理卫生可以绝无卫生习惯。学非所用,学用分离,是知识为本教育的写照。假如教育以生活为本,就能随时学习,随时应用,把知识变成生活的工具,为我们做事、为人、想心思、辨事理等日常生活服务,促使我们一天天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就会一天比一天美
7、好。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科学性。教育活动是有其口己的规律存在的。这个规律是什么,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和亚里斯多徳等教育家就开始探索了,而把科学性带进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在建构教育学理论的时候,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自赫尔巴特建立科学教育学以后,人们对有教育效性的探索就几乎没有间断过。叶圣陶在探求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始终运用教育科学的思想。他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认为:“凡是合乎儿童天性的,他们就愿意知道它,学习它;与他们的天性不相侔合的,他们就不想知道,不高兴学。”“教师教各种科目,教各种教科书,并不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