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

ID:32994264

大小: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8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_第1页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_第2页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_第3页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_第4页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沂市总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鲁会办[2014]47号文件下发后,市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市总女工部的汇报,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于5-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调研。各县区和市直大企业积极响应,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企业近150家,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近2000名女职工参与了调研,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6月19日—20日,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省总工会调研组对临沂女职工权益落实特别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19日下午,调研组召开了由市总工会、

2、3个县区、1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以及3个市直大企业参与的座谈会,听取市总工会和另外7个基层工会关于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汇报。20日上午,调研组到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临沭金正大集团公司调研,采取参观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访谈一线女职工等方式进行,并就女职工集体合同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及劳动合同情况、休息休假及工资报酬情况、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与基层工会交流了意见。6月底,市总到沂南县、莒南县等2个县区20家企业开展调研,向一线女职工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从职工角度看,—10—参与女职工大多集中

3、在20-30岁、30-40岁的育龄阶段,占81.5%,对“四期”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女职工权益落实有着迫切的需求。参与调研的女职工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89人,占43.4%,有中级以上技术等级的36人,仅占17.6%。虽然她们都参加过岗前培训,但在工作中接受进一步教育培训的呼声仍然很高,73.7%的女职工希望参加技术技能培训,超过半数(50.2%)的女职工愿意接受妇科保健培训,43.4%的女职工希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女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是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低于产前工资标准,有33.7%的女职工反映产假工资不能执行原有工资标准,

4、其中17.1%的女职工产假工资低于50%。从单位方面看,20家企业都签订了专项集体合同,仍有3家企业没有把《特别规定》的内容纳入专项集体合同。企业执行《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情况比较好,都能做到书面告知有毒有害岗位,把孕期女职工调离有毒有害工种。但在设立女职工卫生室、哺乳室,女职产假工资待遇、缴纳生育保险等劳动保护措施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职工维权的思想认识不高。个别部门和单位对职工权益保护工作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小微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维护女职工特殊利益的观

5、念更是不强,—10—认为成立工会组织会影响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指挥权,认为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会使自己在用人上受制约,管理上有麻烦,认为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会影响企业利润;部分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不够,对劳动法、工会法、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和专项合同内容知之甚少,部分职工认为能够谋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对签不签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缴不缴保险持无所谓态度,对参加工会和女职工组织,通过工会、女职委来维护自身权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是部分企业女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护。有

6、的企业在生产旺季加班加点现象严重,以按时完成订单为标准,不征求工会或者女职委的意见,让女职工无条件加班,用计件工资规避加班工资。二是女职工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自行制定“岗位技能工资”、“计时计件工资”标准,甚至随意调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致使职工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定额任务,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有的实行口头协议工资,工资发多发少全凭企业主的意愿。有的企业存在“重资本技术和管理、轻劳动”的倾向,职工收入与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少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工资不长,有的还存

7、在无故克扣职工工资的现象。部分企业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间有降低工资的情况,女职工只能拿到原有工资的50%。(三)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履约质量不高。一是企业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比较高,但合同内容不规范,部分非公企业内容照抄法律法规,缺乏亮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10—签约、续约备案程序不够规范,人社部门对专项合同的备案没有硬性规定。有的企业没有及时将《特别规定》中维护女职工合法群益和特殊利益的内容纳入合同文本。二是合同签订过程不民主、不公开。有的企业签订专项合同前没有征求女职工代表或组织的意见,没有经过职代会讨论就通过;有的企

8、业女职工组织没有参与签约,签约后也没有通过厂务公开栏、企业内网等渠道向全体职工进行公开,以致知晓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在一些签订区域性专项合同的乡镇(街道),有的企业女职工对合同内容了解不详细不透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