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92011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讨谢晋峰四川省闻中中学637400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牛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牛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3.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木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目标1.会审题一一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2.会建模一一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3.会转化一一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会归类一一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5.会反思一一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牛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牛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
3、的载体。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2.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1)常用练习形式:①例题变式;②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2)常用总结方式:①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②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③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
4、)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3•问题的选择。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重视情境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
5、多的创造性。3.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I口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展开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2)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5•教学策略的运用。(1)主体发展策略一一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2)动机激发策略一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
6、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层次设计策略一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4)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吋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
7、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七、研究的成效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2•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3•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1.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研究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