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

ID:32991240

大小:56.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_第1页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_第2页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_第3页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研究进展刘庆国1柳景红1,2(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探讨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有效方法。方法归纳、统计、分析近20年来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方法。结果中医药外治法能够有效配合西医基础治疗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并由其中得出一种更加有效的防治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方法。【关键词】骨折张力性水泡中医药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21-01张力性水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并发症之一,骨折后骨质断裂,髓腔内

2、出血,伤及局部软组织,周围血管壁发生通透性改变,血管内的水分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到组织间间隙,从而使组织间隙液增多,形成肿胀,由于皮肤的延展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当肿胀到一定程度,最终形成张性水泡。张力性水泡的产牛对骨折的复位、固定和愈合都会造成的一定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患部感染,增加骨折治疗的难度,临床上处理起来非常的棘手,病人也感觉非常的痛苦。尤其是一些采取中医小夹板固定保守治疗的患者,由于肿胀严重,在调整小夹板固定时,常可以见到整个伤肢夹板固定的地方有大量的张力性水泡;而对于一些肿胀严重,由于张力性水泡,为防止皮肤坏死,不得不等到水泡消退后予以择期手术,这样即增加了病

3、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医疗工作者们的医疗风险。1、西医一般治疗骨折发牛后,需积极防治张力性水泡,一般处理方法是:密切观察石膏或夹板的向内压和患肢的末端血运感觉,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发牛,同时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七叶皂貳钠10mg静脉点滴,以避免张性水泡的发生。当张性水泡的发生后,轻者可给予松解固定,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水泡可自行吸收;重者抬高患肢,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在每个水泡最底部位抽岀液体,然后无菌棉棒轻轻挤压,讣泡壁贴于皮肤,避免泡壁人面积的破坏,防止感染,皮肤严重坏死者

4、应按时换药,外用抗生素湿敷患处可促进愈合,内治法同预防张性水泡的治疗方法。2、外敷中药防治张力性水泡2.1单味中药外敷杜薇⑴采用血竭治疗张力性水泡38例,38例在用药第2d创面渗液减少,无新的水泡形成,局部疼痛减轻,创面干燥,好转;继续用药,经3—7d治疗,上皮组织覆盖创面,创口愈合后行手术治疗骨折;全部病例经7d治疗而痊愈,无副作用,术后均未出现因张力性水泡引起的感染;因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软坚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故可用于防治张力性水泡。2.2中药复方外敷黄璇⑵等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张力性水泡100例,治愈(用药5d左右,将药膏刮除后,创面完全愈合,皮肤光洁)90例、占9

5、0%,有效(用药时间>7d,创面愈合)8例、占8%,无效(用药吋间>7d,创面无变化)2例、占2%。湿润烧伤膏主要由黄苓、黄连、黃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生肌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此药膏含有的谷笛醇、黄苓貳、小槃碱等成分,能有效地抗炎,降低细胞毒力,中和毒素,减轻组织水肿,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姜茜[3]等采用跌打万花油外敷治疗张力性水疱和外固定压疮44例临床观察,其中张力性水疱24例,I例因出现过敏性皮炎转科治疗外,其余分别换药

6、一5次,平均3.5次。均治愈。李建飞⑷等采用紫连膏外敷治疗张力性水疱及外固定压疮33例,其中因骨折致张力性水疱15例,均治愈,换药I〜

7、4次,平均2.5次,疗效满意。张霞等采用茯苓加青黛治疗骨折张力性水泡本法治愈率为96%,II无不良反应。刘辉采用青黛散外用治疗骨折所致张力性水泡30例,效果满意。王立忠等采用MEBO(—种中成药制剂,类同于湿润烧伤膏)治疗张力性水泡14例体会,取得良好效果。李天朗采用将军油治疗骨折并发症张力性水泡37例,37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感染,最长7d,最短3d,平均4d,效果良好。3、外施弹性压力法郑雷应用弹力绷带预防骨折早期张力性水泡的临床观察治疗组12例,其中治疗组伤肢远端肿胀、皮温、皮色、触觉及被动运动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相同,水泡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无1例发生水泡;对照组II例中发生

8、水泡6例,水泡发生率达54.5%,水泡多发生在2d以内,以腕掌侧、前臂内侧及足背侧多见。其方法是:弹力绷带缠绕骨折端上下各10J5cm处;弹力绷带缠绕吋重叠2/3或1/2,绷带的拉伸依骨折错位轻重而定,骨折移位不明显,缠绕吋可稍加拉仲;骨折移位明显,缠绕时紧贴皮肤,不要拉伸。然后用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手法整复后,按常规给予小夹板外固定。两组功能锻炼均按常规进行,于治疗后第2、7、15d来院复查,观察肿胀区内有无水泡,伤肢远端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皮肤触觉及被动运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