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1784
大小:59.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巧导妙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导妙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呢?现就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物理习题中隐含的物理思想和潜在价值,巧导妙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做法.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全面思考同一个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题多解训练,是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品质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几乎所有的同学对木块一定能浮在水面上深信不疑,惟独小峰同学对此还有疑问•经过一番争论后,他找来一些器材做起了实验……他将一个边长为10cm、密度为0.6X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槽中,然后向水槽内加水,直至水深为10cm.你认为此时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吗?为什么?(g取10Nkg).首先引导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学生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利用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给出了如下解法:由题意可知P水=1X103kgm3,P木=0.6X103m3.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P物G木,根据物体
3、的浮沉条件可知,上述假设不成立,因此木块会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根据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来判断呢?结果学生又有了下面的解法:假如木块浮在水面上,则有F浮二G木.F浮二G木二0.6X103kgm3X(0.1m)3X10Nkg-6N・那么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由阿基米得原理得V排二F浮P水g二6N1X103kgm3X10Nkg=0.6X10-3m3,木块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V排S=0.6X10-3m3(0.1m)2=0.06m=6cm,而此时水槽中水深10cm,上述假设成立,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一题
4、多解的训练,变''就题论题”为"以题论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多种解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的方向、角度、技巧,都能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时,常常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例1测量未知定值电阻阻值Rx,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和一个开关及若干导线,如何测出未知定值电阻的值?通过引导分析,学生作出如下解答:由阻值已知的电阻R0、电流表、电池组、开关及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
5、用电流表测出电流10,求出电池组的电压U=I0R0;然后再由未知定值电阻Rx、电流表、电池组、开关及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流II,则Rx=I0R0Il.如果仅仅满足于解答好此题,那就没有充分挖掘出题目的潜能•于是笔者给出变题1:假如一个开关改变为两个开关,你又如何测出未知定值电阻的值?顿时,教室的气氛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这道例题中改为使用两个开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只需要分别通过开关来实现改变电路,太方便了•全班学生惊奇于这两个过程的和谐统一•我又对例题作了改动•变题2:假如电流表变为电压表后,你又怎样去测量未知定值电阻
6、阻值Rx呢?变题3:假如阻值已知的电阻R0变为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那么你又怎样去测量未知定值电阻阻值Rx呢?变题4:假如知道电池组电压后又如何去测量未知定值电阻阻值Rx呢?通过挖掘题目的潜能,学生为发现测量未知定值电阻阻值的方法有这么多而惊叹不己,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意识.利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如何从一个问题演变为一类问题,既能收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另辟蹊径,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过程中,能够比较迅速地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比较迅速地做出正确的
7、判断和决定•在物理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能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给出结论,走非常规之路•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循常规,另辟蹊径,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2如图1所示的杠杆AB处于平衡状态,若在其两端各加等重的磋码,杠杆将A.仍平衡[WB]B.A端下沉B.B端下沉[DW]D.无法判断由于本题涉及的物理量多,运算过程比较繁琐•这时我问学生,用转换的方法能否找到比较简便的解法?过一会儿,一部分学生想出了一种新颖的解法:把它转换成一个等臂杠杆的模型,只从平衡角度考虑,去掉A、B两端的磋码,而在B端接上一段与AB同样的杆(
8、如图2).这样就把图1的平衡转换成了研究图2的等臂杠杆模型•显然在图2中的A、B处各挂等重的磋码,杠杆将失去平衡,且杠杆将向A端倾斜•这样答案便显而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