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18629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吴红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它的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育很重要的任务。一、加强辩证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加强辩证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就是使学生做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地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
2、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客观地、理论联系实际地而不是主观教条地看问题。这些都是良好的思维品质最基本最一般的特征。1、通过揭示概念的实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而概念则是人们对这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一个标尺。在概念的实质当中则存在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如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版)第九册“负数”这一内容的教学,学生初次接触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师例举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意义,如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海拔高度以上为正,海拔高度以下为负;行进时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收支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如果
3、就此为止,不讲正负转化,就会有意无意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等固定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影响学生对正、负数的正确理解。所以教师进一步深化:我们也可以规定温度零下为正,那么零上就为负;前进规定为负,后退就为正。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矛盾的双方,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正可以转化为负,负可以转化为正,就看我们如何规定。只是一般日常生活中,根据习惯,规定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2、通过揭示数学法则、公式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又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即形成了数学法则和公式。通过揭示数学法则和公式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矛
4、盾双方互相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6如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学生通过探索、练习,已熟练掌握“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这一规律。教学时,我并未局限于此,为了更好地渗透辩证关系,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分数除法是转化成什么方法计算的?分数乘除法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分数除法能够转化成乘法进行计算?在这些问题的追问下,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思维不断迸发出火花,明确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利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渗透辩证思想。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
5、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所以教学中,我主张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从中渗透“动”和“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利用活动教具、学具,利用制作的Flash动态课件,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面积进行对比:(1)把平行四边形切割成长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运用“动”和“变”,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6、,培养了学生用运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观点。4、利用教学思想、渗透质量互变的观点。本着数学教学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当还可以对学生渗透质量互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例如教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塑料块,摆成一个长方体,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把每一种摆法的长、宽、高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学生把每行摆的块数、行数和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联系起来,明确长、宽、高虽然发生变化,但是这三个量的积始终不变,都是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从而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组织学生运用这一公式去解
7、决实际问题。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二、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6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我曾经研究、实验过一个教学模式——问题启导式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启导手段,把认识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探求知识过程,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方向实践、思考、讨论,发现规律,获得结论,同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会发现知识的方法,经受困难和挫折的锻炼,享受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