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79317
大小:58.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10月11口,由政协副主任谢寒带队,我们一行六人到团风县考察了教育信息化装备应用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基本情况团风县现有102所学校,信息化装备安装到各级各类学校,校校人人能享受信息化便捷。特别是他们的许多创新性做法,扩大了网络信息化优势,盘活了现有的人力财力
2、资源,破解了资金紧缺和教育均衡的诸多难题,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遵循了信息化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现在设备,避免盲目建设,保护教育系统的原有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2、易用性原则:应用系统采集B/S架构,全中文人机对话模式,打开浏览器后即可操作,方便简单。3、先进性原则:采用当今最新和尖端的IT、通信、多媒体处理和视频会议等成熟技术,确保相当长时间内技术不落伍。4、可扩展性原则: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对于空白教室,一次性按标准建设完成,对于已安部分设备的教室,分批改造升级,逐步达标。5、可兼容性原则:系统遵循有关
3、国际、国内标准,具有较高兼容性,能与现有系统进行完美衔接。(二)实现了四大目标:1、实况录制、直播、点播功能:安装1080P高清视频录像,录制视频格式为FLV格式,便于后期制作精品课程,满足在线直播、课后点播;录制文件可上传存储,满足师生课后观摩。2、实现简捷易用互动教室:录播教室要以录播技术、大规模跨平台互动技术实现各录播教室实时互动。3、实现良好的兼容性: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大屏幕多种观看方式,所有终端满足在移动、电信、联通不同运营商及全网络使用。4、实现实时监管录(直)互动课堂教室的授权情况,管理平台可以对设备使用情况
4、及各类应用软件,包括学校、教室、课表、教师、学生等应用的详实统计,作为开展教学督导和考评依据。(三)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意义: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它的建立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专题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教育信息化建立是实现均衡教育的重要抓手。校舍条件改善后,在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占有上,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仍不真正均衡,加强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优质
5、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校际均衡发展。3、教育信息化建立是解决偏远地区缺师少教重要措施。建立“在线课堂”搭建安装“一拖三”项目(1个主讲教室3所接收教室),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缺师少教,开不齐课的问题。(四)实施了两大举措:1、将全县所有学校网络服务职责,通过招投标承包给网络运营商,实现专业人员做专业事,要求网络运营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网络,实现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最后投标每年服务外包费为五十九点五万(59.5万)元。(此项经费从政府每年专项补贴、公用经费和薄改资金三个渠道筹措)2、主播教室和分教室,由教育局组织招投标,每个主播教室投资约十万元,
6、每个分教室投资约五万元,该县该项投资大约四百万元全部完成。(此项经费从政府每年专项补贴、公用经费和薄改资金三个渠道筹措)二、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5所(农村290),其中小学141所(农村137)(含教学点37所),初中31所(农村28)(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6所(农村3),理工中专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25所(农村122)o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项目资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使我县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及以上学校都实现了宽带网络“校
7、校通”,每所学校以10M-100M宽带接入了互联网;农村偏远小学及教学点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全县95%班级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工作正在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也在规划中。现有微机室87间、“班班通”设备2094套、录播教室3间、同步课堂3套,各中学和中心小学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50所学校实现图书计算机管理。虽然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兄弟县市比,我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非常薄弱:师生信息化学习终端设备配置率不到10%,早期的班班通设备严重老化,网络带宽严重
8、不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还不完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