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ID:32977757

大小:55.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_第1页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_第2页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_第3页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_第4页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及光镜观察1例睾丸绒毛膜上皮癌,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合体滋养层细胞、中间滋养层细胞及细胞滋养层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排列,癌细胞随机混杂分布。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hCG、Inhibin.CK(+);LCA、AFP、CD30、PRL、PLAP、CD117、Vim均(-);Ki-67约80%(+)。结论: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罕见,常较快地发生血行转移,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需要与

2、睾丸出血性坏死以及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相鉴别。【关键词】睾丸;绒毛膜上皮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3-02睾丸绒毛膜上皮癌属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绝大多数的睾丸肿瘤是生殖细胞起源,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九,以15-45岁最常见。性腺发育不全、隐睾、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增高。约10%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有隐睾史。睾丸单纯性绒毛膜上皮癌罕见,约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不足1%0本文报道一例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结合文

3、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右侧隐睾45年,数月前右侧腹股沟区发现一肿块,大小约5.0X3.0cm,无尿痛、尿急及血尿。1.2方法标本经过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光镜观察。所用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苏木精衬染。2结果2.1巨检睾丸及附睾切除标本,大小约9.0X5.5X3.5cm,其中睾丸大小约5.5X4.0X4.0cm,表面光,切面灰红暗红,质脆,部分结构不清。2.2镜检肿瘤由合体滋养层细胞、中间滋养层细胞及

4、细胞滋养层细胞构成,呈实性巢状和片状排列。合体滋养层细胞核呈空泡状或污秽状,胞浆宽广,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滋养层细胞大小一致,多角形,核圆形,空泡状,有或无核仁,胞浆轻度嗜酸性或透明,核分裂象较多。这些细胞在广泛出血和坏死的背景中排列成不同结构(图1)。2.3免疫组化瘤细胞hCG(图2)、CK、Inhibin(+);LCA、AFP、CD30、PRL、PLAP、CD117、Vim均(-);Ki-67约80%(+)o病理诊断:(右侧)睾丸绒毛膜上皮癌。3讨论睾丸绒毛膜上皮癌非常罕见,国内报道较少。肿瘤由合体滋养层细胞、中间滋养层细胞及细

5、胞滋养层细胞构成,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出现孤立的甚至是融合成团的合体滋养细胞不应作为绒毛膜上皮癌诊断的依据,只有当合体滋养细胞与细胞滋养细胞成分以双向丛状结构密切混合时,绒毛膜上皮癌的诊断才是恰当的。滋养细胞易侵袭和转移,这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最主要的特征[1]。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临床特点患者多为中青年,大体通常表现为一侧睾丸小结节或无痛性肿胀。本例所报道的睾丸绒毛膜上皮癌患者有45年的隐睾病史,而隐睾患者的发病率为正常的20-40倍,可以推测本例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与其隐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王金文

6、也报道过一例隐睾合并绒毛膜上皮癌的病例[2]。约1/3患者诉阴囊或下腹部钝痛和负重感,容易误诊为附睾炎。对该类患者应及时行睾丸B超检查,男性下腹部或腹股沟区肿物,务必检查阴囊,如同侧睾丸缺如,应想到隐睾合并肿瘤的可能性。有的患者以咯血、腰背痛、胃肠道出血等肿瘤转移症状就医。约10%的患者出现男性乳腺发育。3.2病理特点绒毛膜上皮癌由各种不同成分混合组织,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中间滋养层细胞。因其有浸润血管的倾向,所以肿瘤组织有大片的出血及坏死,缺乏明显的间质。几乎所有病例hCG阳性,主要是合体滋养层细胞和中间滋养层细胞阳性。

7、约50%病例PLAP阳性,CK阳性。本例中hCG以及CK(+)o3.3鉴别诊断①睾丸出血性坏死:常由睾丸扭转、创伤和凝血障碍引起,睾丸痛性肿大,镜下为睾丸组织凝固性坏死,可见睾丸组织影像;而睾丸绒癌病灶较小,睾丸常不肿大,无疼痛,镜下出血坏死灶中不见睾丸组织影像。②卵黄囊瘤伴合体滋养层细胞成分:形态多样,可见内胚窦结构、S-D小体、微囊结构及腺样结构等,肿瘤细胞AFP强阳性。③胚胎性癌伴合体滋养细胞层成分: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核大而不规则,有多少不等的间质。免疫组化显示PLAP、CD30等(+)。3.4治疗与预后绒毛膜癌除了具有一般恶性

8、肿瘤的特点外,还具有比一般恶性肿瘤更强的侵蚀破坏组织的能力,常较快的发生血行转移,最常见的是肺[3]。化学治疗是治疗绒毛膜癌的主要方法。绒毛膜上皮癌血清hCG滴度较高者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