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71003
大小:7.81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2-18
《一株单核玉米丝核菌的鉴定及致病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Identificationandpathogenic1●●●^●一analysisolunmucleateRhizoctoniasp·ThesissubmittedtoQ芗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In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onomyLiuYing(DepartmentofAgronomy)Supenrisor:’iBaqclusor:LBaodnrVllZhouShanyueQingdao.ChinaJune,201
2、2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钠袅时间:№I2年舌月彳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3、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青岛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间:如Iz年舌月习日时间:劢12年6月砷日艳7,=:7严/D泗夕K●●名套塾生币究孔修导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近年来玉米纹枯痛为害迅速上升,已经成为制约玉米持续增产的主要病害因素之一,因此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倍受重视。截至目前对该病病原茵只有多核和双核丝核菌的研究报道,尚未有单核丝核茵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中分离到了一株单核丝核菌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特·陛、致病力测定和其致病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采集
4、的玉米纹枯病标本中分离得到一株类似丝核茵菌株,观察其茵落形态和茵丝特征,符合丝核茵的典型特征。细胞核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该菌株每个细胞内只有一个细胞核。PCR扩增该菌株的rDNA-ITS、测序,并对序列进行BLAST分析,发现与单核丝核茵与双核丝核茵YR270(Ceratobasidiumsp.AG.B幻的序列一致性达到了99%。基于Kimura2.Parameter距离模式计算遗传距离,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002;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两者属于同一分支,自展值支持率达到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鉴定该菌株为单核丝核茵
5、。对单核丝核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明确了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O,最适碳、氮源为淀粉和酪氨酸。以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为寄主进行苗期接种测定病原茵的致病性,发现该菌株在抗病、中感品种上引起接种部位褪绿;高感品种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病斑,说明该单核菌株具有弱致病力。采用高感品种川单418为寄主,对单核、双核和多核丝核茵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对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的单核、双核和多核丝核茵进行生长速率测定并与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5865,二者中等强度正相关。对上述供试茵株
6、进行胞壁降解酶和毒素活性测定并分析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聚甲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三种胞壁降解酶活性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0、0.7314和o.8497;种子萌发抑制率、胚根抑制率和粗毒素接种形成的病斑长度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7、0.9690和0.8426,说明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均与致病力显著正相关,表明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此推断单核丝核茵致病力弱可能是胞壁降解酶、毒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核纹枯茵菌株生长速率慢、胞壁降解酶和毒素的活性
7、低是导致其致病力弱的主要因素。关键字:单核丝核茵,鉴定,致病力,胞壁降解酶,毒素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论文AbstractInrecentyears,theharmofmaizesheathblightrisedrapidly.Maizesheathblighthasbeenoneofthemainfactorsforrestrictingmaizeyield.Sostudiespaidmoreattentiontomaizesheathblight.Uptonow,mostresearchsconcentratedonmultinuc
8、leateRhizoctoniaandbinucleateRhizoctonia,andtherewasnostudyaboutuninucleateRhizoctonia.Thisstudy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