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

ID:32959473

大小:62.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_第1页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_第2页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_第3页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_第4页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策略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景教学与提出问题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策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设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怎样创设教学情境1・创设生活情

2、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然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而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伴随着教师的这些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思考,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它们之所以能稳

3、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中,更形象,也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强调过程式情境要想引导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它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整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把它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向学生展示证明过程。

4、也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证明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彻底地掌握知识。二、怎样有效地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否有价值,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有价值、有效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能力)问题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第一,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观察特殊数学

5、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设想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我们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发现分子比分母小1的分数,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大,首先我们提出这个观点,让学生验证,学生积极性很高。第三,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第四,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例如: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它的逆命题是: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一定是等底等高。这个命题对吗?(答案:错误。)利用逆向思维,提

6、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五,同样的一个结论,试着改变条件,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有分配率吗?文中提供的这些策略只供参考,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三、结语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地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它的推导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

7、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做出深刻的教学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参考文献:[1]刘会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唐绍纶•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郑洁,王光明•数学问题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