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54250
大小:57.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柏拉图洞穴比喻教育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柏拉图洞穴比喻教育内涵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比喻包含很深刻的意义,历经千年仍然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的这个比喻的内在涵义,来讨论他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是使灵魂转向的技巧;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获得善的理念等。关键词洞穴中的囚徒现象世界理念世界灵魂转向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作出了一个出名的比喻,即“洞穴中的囚徒",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学隐喻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教育活动内在性、精神性、文化性的深刻把握和独特呈现。①这个比喻
2、是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提出的,反映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指出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人的不同之处。1洞穴比喻的内容和其内涵洞穴比喻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柏拉图提出的设想是:一些人从小作为囚徒一样的生活在长长的洞穴中,他们被束缚着不能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着洞穴后壁一个方向,他们身后点燃着火把,囚徒们能看到身后的各种事物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他们认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然而囚徒中有一人挣脱了束缚站起来出了洞,经过被阳光照射到的痛苦,看见了真实的事物,他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提高并为同伴而感到遗憾,于是
3、他回到洞穴中试图向同伴解释什么是真实,洞外有什么,但却没人相信他。其中包含的隐喻是:洞穴场景描述了人的根本处境,“洞内”是现象世界或者可见世界,是不实在的;“洞外”是理念世界或者可知世界,是实在的。“洞穴的囚徒”指人类自身,把影像看作是实在的,真假颠倒,人类有待于教育。“挣脱束缚的囚徒”指受过教育的,追求真理的人。"太阳”指的是'‘善的理念”,是一切的原因,是教育的目的。囚徒们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并误以为那些阴影就是真实的事物。因此,人类要想真正地觅到知识和真理,那就必须解除束缚,站起身来迎着亮光,忍受痛
4、苦走出洞穴,寻找一切的原因,这正是从未受教育到受过教育的长途跋涉的艰难过程。柏拉图借这个比喻要说明哲学家是如何从影子般的阴影出发,追寻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柏拉图认为我们在周遭的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即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人类对于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对于那些具体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意见或看法。因此必须运用理智来理解事物,才能认识到真实的事物。这个比喻也说明了柏拉图的勇气以及他作为哲学家为人导师的责任感。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中,每一个事物都是动的
5、,且没有一个是永久不变的,是不真实、不完善的,就像是洞穴里面囚徒所面对的影像。人类只能用其感官大约、简略地感受这个世界,它是可见而不可知的。而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是不动不变的永恒的概念,它是独立于人与事物之外的实在,柏拉图称之为理念。这些单独存在的理念组成一个与我们眼前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叫做理念世界。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我们无法用感官来感知这个理念世界,它是可知而不可见的。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是其主要内容。从洞穴里走向洞穴外的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也是追寻理念的过程。认识的对象
6、是洞外的理念世界,而认识的结果就是知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的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它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感觉和知觉是相对变化的、不真实的,因此不能构成知识,只能称之为认识。柏拉图认为依靠理性所实现的灵魂转向,就像是洞穴内的囚徒转身走出洞穴。在柏拉图看来"灵魂的转向实际上是使人的灵魂的每一部分协调一致,就是要使灵魂中的欲望和激情服从理性的指挥,只有这样灵魂才能转离变化世界,灵魂本身的“视力”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②2洞穴比喻反映出来的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理解的教育是使灵魂转向的技巧,是要求激情和欲望听从理性指挥的指导。
7、教育解除了囚徒的束缚,想法设法地努力促使灵魂转向。这个使心灵离开现象世界、可见世界转向理念世界、可知世界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引导灵魂正确地把握方向,看应该看的地方,看到真理、理念,认识最高的善的理念。柏拉图所要求的灵魂转向,实际就是认识方法和世界观的转变,要求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既然真理、知识是对理念世界的认识而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因此认识理念世界主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他的“回忆说”。人的灵魂是永恒的、不变的,灵魂在降生到肉体以前已经认识了理念和知识。当灵魂与肉体结合转生为人时,
8、由于失去自由产生的惊吓、恐惧,并且受到现象世界中各种诱惑等原因,使理念遗忘了。不过,这种遗忘和灵魂的睡眠状态是暂时的,如果遇到适宜的条件,特别是作为理念的副本的可感事物的启示,就能唤醒和回忆起灵魂中已有的知识。所以柏拉图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