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分析马艳周长瑛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435000通讯作者:周长瑛,女,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此类病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2年5月一2014年8月在某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240例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后续转至中医科治疗,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口服三黄安神汤治疗;治疗2组采用口服三黄安神汤与艾
2、灸失眠3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哇仑治疗;治疗疗程为30天,停药30天后分别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与治疗组相比,统计学有显箸差异性,治疗2组与治疗1组相比效果更好•结论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艾灸;三黄安神汤;痰热内扰型;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93-02失
3、眠乂称“不寐”、“目不瞑”,是指无法正常入睡或者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的一类病证.[1].失眠症属于一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研究表明脑梗塞后有35%左右患者发牛失眠并需要干预[2].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后往往会产生入睡难,睡眠浅而多梦,药物虽然能够暂时性的治疗疾病但是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牛一定刺激性的副作用,从而导致失眠症状的产牛•某院釆用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
4、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1月一2014年12月在某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收治的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240例,后续转至中医科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1组80例,采用口服三黄安神汤治疗,其中男5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2・2岁;治疗2组80例,采用口服三黄安神汤与艾灸失眠3穴治疗,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1・5岁;对照组80例,采用口服艾司卩坐仑治疗,其中男47例”女33例”平均
5、年龄59±1・2岁.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付费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参阅?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原发性失眠症[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4].1・2.2中医诊断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不寐证诊断该证[5].1.
6、3治疗方法1・3.1治疗1组给予患者三黄安神汤(白芍1赤芍25爲酸枣仁35g,黄苓、黄连、黄柏各3g,甘草6已陈皮、清半夏、茯苓各9◎用法:1剂/d・应用?常压双循环煎包装一体机?进行煎药及包装,200mL/袋,每剂2袋,早晚各服用1袋・1・3・2治疗2组给予三黃安神汤,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1•同吋给予艾灸失眠3穴治疗(三阴交、关元、大椎),刺激强度为38°C左右,频次1次/«每次20-3Omin.1.3.3对照组艾司卩坐仑1mg口服,每晚睡前1小吋服用.以上三组均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同时3组病例
7、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饮食上注意进清淡食物,禁烟酒,睡前忌饮咖啡、浓茶等,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1・4标准判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5].痊愈:保证正常的唾眠吋间达6h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基本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每晚保证5h左右的唾眠时间,伴随临床症状减轻,口病情有好转的趋向•有效:每晚唾眠3~_轅_撬4h之间,临床症状改善不显著•无效:每晚唾眠时间不足2h,伴随症状较重・1・5统计学方法所有观察的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
8、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织和治疗2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讨论3.1李安等研究认为,失眠症占脑病科门诊量的15.4%,口以中老年居多,占58.8%,女性多于男性,发病证型主要与心(占42.1%),肝(占29.2%)、脾(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