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

ID:32953560

大小:60.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8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_第1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_第2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_第3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_第4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探析摘要:考风是高校校风、学生学风的一种体现,备受高校重视。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和学校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针对高校考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应用型本科髙校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设办法和措施。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考风建设;作弊现象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05-03一、高校考风现状考试作弊现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在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都普遍存在,急切需要解决。目前高等院校的各种考试中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作弊现象。皖西学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培

2、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而在学生实际培养过程中,考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校应用型学生考查体系尚未建成,仍旧采用考试作为学生学习和培养效果的主要考查手段,因而作弊依然是考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直以来,考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广受教学管理人员的关注。针对考风建设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首先从大学生主观作弊心理和高等院校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地分析了考试作弊的起因;然后,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对策;最后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活考查方案。该方

3、案对进一步促进我校考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二、作弊原因分析(一)大学生作弊心理作者在高校从教多年,监考经历丰富,在考试中时常与作弊学生“短兵相接”。表1是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2009年以来由本院教师所监考的专业课程中学生考试情况及违纪情况的统计(专业课以每人平均5门计算)。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在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考试中违纪人数在增加,违纪比例也出现了小幅增长,说明学生作弊现象逐渐严重,我院的考风受到了较严峻的挑战。也正是在监考中见证了学生考风的下滑,促使了作者对学生作弊产生原因的思索。经过分析总结,作者认为学生作

4、弊行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即"相由心生”。本节将从心理方面对大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进行分析[1]。依赖心理。由于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之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近年来,新入学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较好物质条件,自小娇生惯养。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都具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其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独立生活的开始后,离开了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他们身上体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意识,没有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这些学生会对考试作弊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投机心理。大学的管理相对高中来说要

5、宽松许多,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顶着升学压力学习。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这些压力,又缺乏自制能力,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逃课、旷课或沉溺于网络与游戏中,对学习的投入几乎为零。这样的学生到了考试时完全“裸考”,肚里没货,一点不懂,就只能寄希望于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冒险心理。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平时又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刻苦,而且屡次考试不及格。面临退学、留级、拿不到学位证的危险,他们为了能顺利毕业,便产生了作弊的冒险心理,在考试时铤而走险地作弊。功利心理。现阶段我校按照高校的通行做法,将学习成绩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挂钩,甚至说

6、是决定性因素,部分学生为了获取这部分利益,取得更好利益,巩固竞争优势,从而选择了作弊。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获得物质利益选择作弊,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虚荣心理。有些学生平时表现较好,甚至是学生干部和党员,因此平时参加活动较多,上课时听课质量较差,考前复习不充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有利益,如各项荣誉、奖学金、甚至是“面子”,借考试作弊取得好成绩,以继续保持自己的荣耀和地位,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盲从心理。“谁抄谁沾光,不抄白不抄”这是目前高校考试前学生的一个典型心理。这种心理和社会浮躁、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学生的盲从心理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7、在他们看来诚信仅仅只是个口号,不是他们的准则。甚至有些同学将其他同学的作弊行为看成一种时尚,进而趋之若鹫。讲义气心理,帮助他人作弊不是作弊的错误认识。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错,面对同学、朋友的请求,难以拒绝,被动地成为作弊的参与者。这一部分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但考试时总有这样那样的“求助”。面对着老乡、同学、熟人,又不好开口拒绝,且认为这种不算作弊,为其他学生提供答案。这类学生作弊被抓之后,会觉得自己非常冤枉,认为不能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作弊。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行为的界定及危害性认识不清。不平衡心理。对考试作弊对自己、其他同学及社会的危害的认识不足,看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