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

ID:32950065

大小:61.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8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_第1页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_第2页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_第3页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_第4页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构摘要: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有效途径,不仅在于组织本身信息公开与诚信自律,更在于充分发挥以他律为路径的失信惩戒机制的惩罚、震慑与奖励功能。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应从理念原则、规范体系、组织系统、设备系统全方位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关键词: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失信惩戒机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诚信是公益慈善组织赖以存在的生命线。公益慈善组织公开透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信息不公开容易造成信

2、息非对称,隐孕信誉与财务风险。当前,国内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面临危机,从郭美美、小益益、药家鑫;再到资本增值速度最快的宋庆龄基金会事件等。如何恢复社会大众对于慈善事业的信心,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1年7月,民政部公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未来五年,民政部将在慈善全行业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2011年12月,民政部制定并发布了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对公开原则、内容、时限及方式等相关内容作了具体规定,为各类公益慈善

3、组织和信息机构公开提供指导性规范。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管主要集中自律式信息公开层面,缺乏他律式失信惩戒机制。按照制度学派的观点,普遍的失信行为与制度缺陷有关。因此,本文力图对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弥补失信惩戒制度缺陷,重建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心。二、自律与他律自律与他律,是西方哲学史与西方伦理史阐述道德原则、规范来源的一对辩证矛盾的观点。自律源于希腊语autos,意为自身;他律源于希腊语heteros,意为其他。康德认为自律不仅独立于利益与

4、欲望,并且作为理性假设,认为意志自律使人在道德世界获得自由,最有价值和尊严,它是一切道德观念的起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原子论者把人服从自然的必然作为道德的准则。哈贝马斯和罗尔斯则认为,自律是规范与利益相互调节的产物并且他不是道德发展的起点,而是道德发展的归宿与结果。[1]上述两种观点各自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都没有从社会经济基础去说明道德来源和标准。马克思既不从抽象的人性论,也不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探索人的本性,认为道德的自律是建立在对道德他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他

5、律是建立在他律基础上的自律的统一。高度的道德自律是对道德他律性的高度认识和主动符合。[21P28-30对于公益慈善组织失信行为的如何监督问题,他律乎?自律乎?还是二者结合?林达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讲述自律传统的商场售货员,既当销售人员,又当会计,现金抽屉就在身边,在利益面前,德行往往消逝在欲望之河中,售货员经常会向现金抽屉伸出黑手。但是自从有了收银机之后,从计算、收钱、找钱全部机械化操作。如果不按规矩操作,机器都无法打开。在交易过程中,收银机的监控机制、顾客监督、店主复查,一切都在监控之下,任何小

6、动作都不可能发生,人性贪婪的弱点就被杜绝了o[31P80-81其实,公益慈善组织与'‘收银员”面临相同的处境,都在帮他人管理钱财,如果缺少制度约束,全靠内部自律是无法做到周全的,需要建立以规范制度为基础,授信主体共同参与失信惩戒机制,形成对公益慈善组织行为全方位制约的“收银机”,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三、问题及成因解析一般说来,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是由所有授信主体共同参与,以公益慈善组织征信数据库的记录为依据,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的公开,来降低公益慈善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并通过

7、对守信行为的奖励与失信行为的处罚来约束公益慈善组织信用行为的社会机制,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旗下拥有名目繁多的投资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其资产已近30亿元,已连续3年荣膺中国实力最强的慈善基金。然而,其公益支出却远远低于《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的规定,最终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称将会内部自查自纠。这一事件显然说明监管制度的薄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缺位。信用对公益慈善组织来说至关重要,无信任则无慈善。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其一

8、,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观念原则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尚未系统成型。虽然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自氏族社会开始,我国就有慈善鳏寡孤独的传统。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实践却明显滞后,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尤其缺乏对失信行为惩戒的应对经验与能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管理监督的立法及其理论都处于阙如状态,缺乏明确清晰、科学理性的失信惩戒理念原则。其二,失信惩戒制度规范只是局部形成,尤其缺乏数据规范与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