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

ID:32945752

大小:57.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房颖(山东省邹平县精神卫牛中心256200)【摘要】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的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3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较好效果。【关键词】背俞穴穴位埋线心脾两虚失眠【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

2、6-0298-01失眠,中医乂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九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失眠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精神病学》[1]:①入睡lh以上且睡眠不深,时有觉醒,醒后难以重新人睡。②每天睡眠总时间少于3h,且持续5天以上。中医分型标准参照《针灸临床辨证论治》⑵中失眠的辨证属心脾两虚型:难寐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同时符合上述标准的纳入观察。1.2排除标准①有酗酒或安眠药依赖史;②合并有严重危及牛命的以及血管、肺、

3、肝、肾或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受各种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干扰而影响睡眠;③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者滥用具有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物。1.3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口能够配合参加测试者;②整个病程没有在其它医院或场所接受过与本研究相类似治疗措施的患者。1.4一般资料符合以上标准的观察病例1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平均33.7±1.40岁;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1〜62岁,平均28.2±1.77岁。两组资料性别用X2检验,

4、年龄用t检验,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心俞、肾俞一组;肝俞、脾俞一组。具体定位参照《经络脸穴学》⑶。操作方法:将医用00号銘制羊肠线剪成0.4〜0.6cm小段,用银子将其传入消毒后的7号注射针针头中,然后将预先剪去针尖的2寸针灸针作为针芯缓慢插入注射针头管中,组成一套。埋线时,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注射针头刺入穴位,抵住毫针针尾,缓慢将针头内羊肠线推入穴位内,待觉指下有空虚感后方可岀针,并确认羊肠线已埋入穴位内,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lmin。以上两组穴位交

5、替埋线,7天埋线一次。对照组:舒乐安定lmg,1El1次,睡前lh口服。两组均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疗效标准参照《神经病学》[4]:临床痊愈:唾眠吋间恢复正常或夜间唾眠吋间在6小时以上,唾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唾眠明显好转,唾眠时间增加3小吋以上,唾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唾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小吋;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5.治疗结果两组均在停止治疗7天后统计疗效,两组疗效见下表: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6、6.讨论失眠症是以入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多为七情内伤、肝气不舒、肝脾不调所致。背俞穴均位于膀胱经,是脏腑之气输注之所,可治疗五脏病。本研究针对肝脾不调型失眠,选取心俞、肾俞、肝俞、脾俞四穴,四穴合用,可以交通心肾、疏肝健脾。《灵枢•终始》Fh“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埋线疗法利用其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而持久的针刺效应,能调节脏腑的功能,“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交通阴阳,从而起到“阳入于阴乃寐”

7、之效⑸。现代医学认为,羊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肤、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持续性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6],故治疗失眠疗效更佳。参考文献⑴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98.⑵李世珍,李传歧,李宛亮,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⑶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9-410.[4]沈雪勇.经络脸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

8、药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