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

ID:32942052

大小:66.3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_第1页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_第2页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_第3页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_第4页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和其当代教育蕴涵摘要:开天辟地,古今中外,教育是人类聚焦的永恒话题。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及儒家的主要典范人物和被后世统治者敬称为”亚圣”的孟子,其思想里涉及教育的内容阐述非常丰富多彩,影响极其深刻隽永,其中必然蕴涵极其丰富及深刻的教育思想期待我们去努力追索、深掘、合理运用。本文拟从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必要、教育的方法、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现代价值等五个方面对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明概要的阐释分析与价值指引。关键词:教育思想;现代价值;孟子孟子是中国远古时代自孔子后的另一位非常杰出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孟子终其一生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贡献于教育事业。孟子非常乐意作为教师来教授

2、学生知识,深深挚爱着教育事业,”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就是孟子对其学生的忠实态度。尤其是孟子视讲授知识为其人生的最大乐趣及价值所在,”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柞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此处是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把”教”与”育”二字联合起来运用,更是首次视教育人才知识作为一大乐事。孟子在其长久的教育实践进程中,夯实了极其丰富深刻的教育经验及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均存在于《孟子》各篇。本文将就《孟子》各篇里存在的有关教育思想进行一种简单的分析阐释与概括总结,并对现当代教育事业及教育者给予一种有益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引导。

3、一、"性善论"一教育的理论基础孟子关于人性论的看法是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的,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存有强烈的同情怜悯之心、憎恶羞耻之心、恭敬辞让之心与明辨是非之心这四心。这四种心恰恰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及四种道德的萌芽初始。孟子认定,人类一生下来就存在”不学而能”的”良能”及”不虑而知”的”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者,无不知敬其兄者。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故此,孟子的看法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4、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此处”四德”也说”四端”也即”仁义礼智”是人性善的聚焦展现。人类的这四种道德的初始萌芽就像人的四肢,是人生而带来的,与生俱来的。孟子非常自信且认定人类身体上存在潜在的善性因子,人是有非常强的可塑造性,即”人皆可以为尧、舜”,[2]这是经历过教育可以逐渐达到的,就非常需要后天的十足努力。“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表明了对善性进行发扬光大的必要重要性。孟子肯定圣贤们和我们不同的最大唯一就是,圣人们愿意把自己固有的善端不断努力加强扩充,只是我们不能成为圣贤,缺的就是发扬善端的坚定信念和执着坚守。假如我们能做到,

5、也可以成为圣人。[3]二、”环境影响人”一教育的必要“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告子上》)原本一样的青年人,由于收获丰厚且吃穿无忧,慢慢地人就容易滋生懒惰;而在灾荒饥饿年间吃穿艰难时,人本性为了活下去就会变得强暴起来。这些不赖天生的本性,而是在于环境的不同带给人们不同的心境选择。孟母三迁及其断织教子的范例说明孟子及孟母一样都非常看重环境对人成败的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孟子深刻理解到,人当然不是环境下如此绝对的被动者,人的主观主动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6、;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心上》)可见舜出生居住的环境和深山里的野人没什么不一样,而舜为什么能成为圣人,完全靠他的积极主动的主观努力,积极向善的决心,而深山野人则投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主动的加倍努力,野人身体固有的善性无法加以扩展,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且自暴自弃,使善端逐渐削弱直至泯灭,堕入不善的歧途,到最后便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人格,无法成圣。三、”内在修养加外在教化”一教育的方法孟子肯定教育目的的实现应该在于对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及修养的培育。虽然孟子讲到仁义礼智的道德品性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此类最基本的道德”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

7、也。”(《告子上》)由此可见孟子讲到的善性,促成仁德的天生素养,如果想要完全发挥天生素质的潜能,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这里所指的教育并不仅是依靠外在教化的方法来实现,更是提倡人类必须从自己开始做起,努力超越自身的缺陷,尽力做到”尽心”与”存心”,即与欲望作坚决的争斗,孟子视人的欲望战胜了良心为”放心”,故此遇到外在事物的诱惑要”不动心”(《公孙丑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