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

ID:32938082

大小:55.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_第1页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_第2页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_第3页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几点体会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教学,浅谈对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应该在现实情景或相似的情景中,学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仅需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使学生情感处于积极、主动、宽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举具体的现实事例创设;也可以发挥想象,构建模型创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如《生态系

2、统类型》一节就可用不同的图片投影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具体风貌。其次,为实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应重视新课的导入和问题的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虽只占几分钟或仅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正如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在问题的探究中,还需要设计一定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二、开发课堂,发掘自主

3、探究潜能1、增加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一定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教师的随机提问和目光注视要关注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要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机会。并且教师要走下讲台,像学生的合作者,助手一样,深入到分组合作讨论的学生中去,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交流。这种经常性的师生互动关系,会增强师生的亲近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而懒散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甚至严重对立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的重要性学生经过实验探究操作,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概括,从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进而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象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组长根据实验情况进行组内任务分工。教师在各组实验桌前与学生一起交流仪器的使用、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发现等。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1、小心善待学生错误的回答,创设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由于学生个体的

5、差异、接受信息的快慢、思维角度的不同等,学生得出的答案会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甚至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否定,甚至批评,否则学生会形成听到提问就紧张害怕,心理感觉不安全,于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益于学习活动。其实,学生错误的回答正好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素材,教师应当敏感地捕捉这一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2、关注讨论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引”和“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探究,也不能过多地牵引,要适时点拨,

6、即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在学生的思维转折处,或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无法解决时,要给予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能进行顺利探究。四、交流探究成果,归纳本课主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结合探究主题,最后归纳总结问题的要点、结论、注意事项等。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留适当的课后创新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究思考。【参考文献】:[1]郑春和.当前课堂教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物学通报.2011(

7、10):29[2]张翠香•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物教学参考.2010(6):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