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7966
大小:88.38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2-17
《逡巡的傀儡——浅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施蛰存创作时期,止直我国女性主义批评框架的初步建立,也是我国女性意识的萌芽期。但施蛰存在吸收西方精神分析理论同时也受到了其对于女性偏颇看法的影响。因此,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写出当吋女性特别是城乡间女性的社会境遇,同时就女性自身而言也带有失格性、不完整性与势性彩色。研究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可以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又可以了解到当时创作女性形象的不足之处;既可以了解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女性,又可以对比当代女性作品,对比女性主义的发展。所以,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屮
2、的女性形象的不完整性有其深远的意义。二、研究的基木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沉默的夏娃(一)施蛰存创造心理分析小说年代的屮国女性境遇(二)同期其他作家关于女性的认识(三)施蛰存与女性1、施蛰存东方风韵的童年经历2、施蛰存与西方文学理论二、母亲的衣柜(一)、缺失话语权的女性形象1、她的失语2、失语的目的(二)、缺失行动权的女性形象1、她的失足2、失足的目的(三)、缺失理想的女性形彖1、她的失心2、失心的目的三、水底的美人鱼(一)施蛰存笔下女性形象的归纳1、古代女性2、现代女性3、3、女性形象失格原因(1)童年的母亲(2)欲望与文明(3)各自的独特性
3、四、逡巡的傀儡(-)女性形象在当代小说中的发展1、《天黑前的夏天》里的凯特2、凯特与施蛰存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解决的问题为阐明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彖的缺失女性人格的论点。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是紧扣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女性、精神分析这三个关键词。第一,先分析施蛰存创作年代的女性社会境遇,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从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女性作家的作甜等方而入手。第二,分析施蛰存的童年经历、吸收的文学理论,对他的创作带来的影响。而施蛰存的童年是传统的东方文化的教育,这为他打下良好的文学修养,同事封建伦理也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成年后,其吸收的西方文艺理论中
4、,精神分析理论与以此创作的作品对他的影响较大,这些皆对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失格有着影响。第三,便进入小说文本,归纳女性形象失格的表现,并用精神分析理论阐释其原因,总共分失语、失足、失心三个表现形式。第四,对小说本身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类,分为古代女性与现代女性,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阐释其失格的表现。之后从童年母亲、文明与欲望、各自的特殊性三方面来阐释其原因。第五,结合当代女性主义小说的发现,谈谈与施蛰存所创的继承与发展。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起止时间内容2010年11月中旬下达毕业论文任务2010年12月初完成中外文资料收集2010年12月底完成外文翻译、文
5、献综述2010年1月初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完成论文定稿2011年5月完成论文第一次答辩2011年5月中旬完成论文第二次答辩2011年5月中旬所有材料上传到系统五、主要参考文献:1、《施蛰存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52、《屮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3、《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4、《梦的解析》上海三联书店2008,15、《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6、《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屮国现代文学里
6、,施蛰存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鼻祖,虽然在其创作期间左翼文坛颇有微言,新屮国成立后也给予了不公平的待遇,但90年代开始,随着文学研究逐步步入正轨,这位心理小说大师口然而然就被推到幕前。本人论文主要从施蛰存的小说里的人物心理入手,结合新感觉派的文学理论支持一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展现作家独特的魅力。而之前先把学者们就这两方血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梳理和归纳。一、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心理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大致活跃在古代与现代都市两个环境屮。郁达夫当年读了《将军底头》后曾经说过,“历史小说的优点,就在可以以自己的思想,移植到古代的人的脑里去。”而这本文集也成为研究者尤为关注的重点之一
7、。傅建安在论文中评论《石秀之恋》“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戒与占有’'美丽与邪恶''欲望与险恶'构成双重反讽,从而形成艺术的张力。石秀的力比多带着正义的而具得以释放,在唯美表象下体现出畸形的性意识。”(1)解构了梁山好汉仗义的形象。《将军底头》中,花惊定将军,则处于种族、信义、爱欲的三重冲突之中。如吉海霞所说,“小说结尾部分那阴森而奇丽的场面,是性爱心理和意志的升华。”(2)《鸠摩罗什》中,段榕,罗燕评论到“从容绵密的笔致写了鸠摩罗什在道与欲冲突中的前后两个吋期的修道生涯。它以弗洛伊德眼光深究僧人鸠摩罗什的深层心理,并以此思考着人性的斑驳沧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