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

ID:32926858

大小:59.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_第1页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_第2页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_第3页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做学生时,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我发现《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京华烟云》等一些很重要的作品,都是用英文创作的,而且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纽约吋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曾长期位于前列,但我们读到的中文版却是由别人翻译的。后來,读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发现这部小说的屮文版也是别人翻译的。对此,我颇有些纳闷:这两位作家都是双语写作的高手,特别是林语堂先生,其中文写作可谓炉火纯青,为什么他们不将自己的作品译成中文,而要让别人来译?后来,无意中读到哈金的一篇访谈,说到了这个问题。他坦承,自己翻译自己的作

2、品特别困难,很多时候找不到精确的语言传达自己英文写作过程屮所想表达的意味,与其折磨自己,还不如让别人来译。按理,拥有双语写作才能的人,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应该是最准确、最靠谱的一件事儿,但他们却感到困难重重。其中的难言之痛,我以为,就在于两种文学语言在审美表达上存在着某些不可通约性,致使作家本人不愿也不忍牺牲自己作品中所蕴含的一些审美韵致。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总会存在着很多自己特别满意的地方,如果这些满意的地方自己翻译不好,述不如让翻译家们去折腾吧。如果一个作家都无法将自己的外文作品完美地译成母语作品,那么,翻译家就更靠谱吗?我看

3、未必。2014年,我曾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中有一个环节,是西方几位翻译莫言作品的专家讲解自己的翻译心得,听完之后,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有些凉风飕飕。几乎没有一位翻译家谈及如何处理莫言小说中的语调、语势、氛围以及叙述内在的张力意味,包括某些情节背后所隐藏的伦理观念。大多数翻译家主要是强调如何保持莫言小说的总体风格,并阐述自己处理甚至改编某些故事情节的各种理由。后来,读到著名的翻译家葛浩文先生的一篇演讲,他也直言:“英文和中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两种语言,真要逐字翻译,不但让人读不下去,而且更会对不

4、起原著和作者”,所以,在翻译莫言的《蛙》时,“我还是照我的一贯翻译哲学进行,翻出作者想说的,而不是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作者说的。”(《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下同)细细地玩味葛浩文的话,特别是“翻出作者想说的”,我觉得,问题可能要复杂得多。究竟什么是作者想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恐怕翻译家也只能译出自己所推断的“作者想说的”部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想,倘若翻译家果真将“作者想说的”都翻译出来了,那么,原作中作者精心掖藏的各种意味,会不会在译文中丧失殆尽?我当然不是在此责怪翻译家们。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毕竟不是各种产品说明

5、书,不是清晰的、规范的、能指与所指高度统一的科学著作,而是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含混性和趣味复杂的文学作品。换言之,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存在物,不像音乐和绘画,可以采用人类通用的符号来表达,而是要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来传达的。它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审美趣味Z间的不可通约性。这种不可通约性,是任何翻译高手都难以超越的。譬如中国的古典诗词,要在外文翻译过程中,很好地保持原作的语言节奏、韵律、意境及意蕴,儿乎是不可能的。它必须被改写,被无数翻译家“创造性地重构”,当然,最后的译文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翻译家

6、的美学烙印。唯因如此,我们必须正视文学作品的不可通约性。所谓“不可通约性”,原本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里所借用的一个数学概念,描述科学革命中新I口范式Z间无法“等价”转换的问题,虽然他的讨论也涉及翻译,但主要强调这只是某些局部性的问题。后来,美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将“不可通约”的概念延伸到文化研究领域,认为不仅科学理论存在着某些不可通约的东西,各种传统的、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不可通约性。这种不可通约性,可分为理论、语言和木体论等类型,其中本体论的不可通约最为根本。同吋,他也指出,不可通约作为i种客观存在的现彖,并不意味着不可比较

7、,也不存在谁优谁劣。尽管不可通约性是很多领域中都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这种不可通约性,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岀,也更值得我们关注。这是由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它既隐含了该语言所特有的声咅、节奏和韵致,也承载了该语言所独有的思维方式、文化伦理和审美习惯。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的表达,蕴含了创作主体极为微妙的情感和复杂的思考,具有异常繁复的意蕴空间。这些意蕴空间,需耍借助作品本身所置身的族群文化和思维习惯,才能获得较好的解读。所以,对文学作品来说,强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

8、界的”,可能有些不合时宜,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无法通过翻译获得精准的“等价”传达。文学作品的不可通约性,首先体现在语言上。文学作品屮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口常交流语言,它是一种修辞性的审美符号,包含了语音、节奏和复杂的语义系统,承载了异常微妙而乂繁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