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

ID:32926537

大小:59.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_第1页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_第2页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_第3页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_第4页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启示摘要: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于清末民初,受到西方教育体制的强烈影响。但一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加侧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世界观、生活观的引导升华;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社会文化氛围与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应当借鉴西方的通识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转变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的世界观,并有着创造能力的有用之才。关键词:通识教育;全面发展;大学生;高等教育一.国外通

2、识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有时也被称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它主要考虑个体的自由成长与自我完善、个性的充分舒展,以及个体与社会间的和谐。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以职业培训为主要目的,它主要考虑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中外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o他认为“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即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其学科主要包括读、写、音乐、绘画、

3、哲学等能够陶冶心智的科目;同时他认为为了谋生,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工匠技艺为内容的教育是鄙俗的非自由教育,这种教育直接为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是为了追求功利为目的,为了谋生而取悦于他人或按他人意愿与要求行事,因此背离了真理和理性。到中世纪,通识教育逐渐在欧洲演变成对贵族的"七艺”教育。在17世纪的英国,又与“绅士精神”相融合,形成了近代的博雅教育。进入20世纪,美国成了现代通识教育的中心,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博雅教育观对人性发展的见解。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各种各样丰富的、感性的东西去体验生活

4、,去体验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使他们明白怎样选择充满意义的最佳的生活方式;这种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会最终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这种教育有助于美国公民社会的形成,树立起一种广泛包容性的社会共同认知,塑造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化,并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现代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传统教育,尤其是技术化教育进行反思。对于中国大学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大学教育理念。近些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并大量吸收发

5、达国家成熟的教育理论,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诸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提倡重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活跃的新观点。这些观点与通识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教育也同样历史悠久。早期中国的教育与世界其他文明一样,都是贵族式教育。中国周代就在中央办有官学,培养王室和贵族子弟;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办起了中国最早的私塾。早期的私塾教育是在以贵族为主体的小范围内实行的纯精英教育,所培养的主要是被称为“士”的精英阶

6、层。“士”阶层普遍需要掌握君子六艺,也即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贵族文化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涵盖了文化、音乐、军事、生活技能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是全方位培养的通才教育。中国早期教育同古希腊时代的“自由教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注重人的全方位发展。进入封建时代后,随着隋唐时代科举选拨制度的设立,官僚队伍向平民开放,不再讲究贵族出身,而只看科举考试成绩,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此后,中国的教育也日渐平民化,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但是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技

7、能,而忽视了人的全方位培养。尤其是明清时代以八股文选材,注重文体格式,讲究“代圣人立言”,严格约束人的思维方式,不允许有异样言论的出现。这使得我国教育渐趋于应试式教育。这种教育制度虽然在选拨上相对公平,但缺点也很明显,导致教育过程中过度追求文体格式、陷于思维僵化,无法释放出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和真正潜力。近代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教育制度也开始向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新式教育体制转型。民国期间,各地都兴起了大量新式学校,并建立了一批的高等院校,这一时期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萌芽期。受限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

8、件,高等教育只能是走精英教育的路线,只有少数富裕家庭可以担负得起。这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具体的教材、专业分类到教育理念都在全面向西方学习,但救亡图存的危机感始终存在,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目标是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提升中国国力。与经济、生产直接相关的理工科更加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重理轻文的教育风气此时就已经扎下了根。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的中国,在教育制度上受到了苏联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