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

ID:32923468

大小:59.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_第3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_第4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例析一、问题的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是西方学者德加默的一句经典教育语录,“提问得好”的前提是“设问得好”,而“设问得好”应该以“有效设问”为基础.如果设问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如果设问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有效设问能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是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必须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问题的设置顺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②问题的设置能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③问

2、题的设置能直接、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对应的思维情境之中;④设置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既能使学生自省,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⑤设置的问题用语精确,意思清楚,无科学性错误,有助于多个问题的解决;⑥设置的问题提出先后有序,富有强烈的物理知识逻辑或转承关系.高中物理教师尤其要善于设计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四性”:①要有鼓励性,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的或集体的探究活动;②要有开放性,即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③要有序列性,问题设计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④要有提示性,即对学生答问要能起指导或

3、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回答的方向或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的特点,从发展学生思维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一题多问”等问题设置方式,使设置的问题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笔者从具体的物理教学案例来分析如何进行有效问题的设置,同时指出设问所要避免的误区问题.二、教学案例分析1.学案中的问题情境设置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或疑难蕴含于特定的场景之中•当学生面临这种特定场景时,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不能加以解释,导致认知失衡,从而产生困惑,这样他就会有意识地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虽然是由"问题”与"情境"两者构成的,

4、但它们之间不是机械拼凑,而是有机融合的结果.问题情境是“生成”问题的触发点,它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性学习,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新的问题.自主学习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有学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能发挥最佳效益,学案编制的侧重点应是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案例1】在编制《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时,学生在了解了自然界有正负两种电荷,且具有“同种电荷排斥,异种电荷相吸”的作用规律后,就可以从书本“做一做”中的验电器实验(如图1所示)入手,设置下列问题情境供学生结合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1)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小球,能观察到什么现象?(2)金属箔片展开说明有电荷

5、,电荷从何而来?(3)让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小球,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带电体并没有接触小球,为何金属箔片会展开?(5)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否总结出产生电荷的方法?(6)电荷在转移中具有怎样的规律?【案例2]某教师在编制《万有引力定律》学案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求两个相距lm的50kg同学之间的力是多大?(如图2所示)”显然,这样的设问是错误的,它只是暗示着学生套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而已•经备课组讨论,将以上问题修改并设计为下列一组递进式的设问:(1)你与你的同桌之间有引力作用吗?为什么不会因此而靠拢?(2)你能通过计算求出两个相距lm的50kg同学之间的万有引力吗?

6、这样的计算有问题吗?为什么?(1)如果将上述两位同学的间距拉至100m,可以求出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吗?如果可以,其万有引力是多大?像上述的递进式问题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深层次的理解,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1.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提问把学生从“被灌输”的境遇

7、中拯救出来,并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时空,引导学生先思后问,让学生“敢”问,促学生“想”问,使学生“会”问,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案例31建立“位移”概念的问题设置.(1)我们已学过"距离”,为什么还要学"位移”?(多半同学会被问住)(2)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确定B点的位置吗?①一位同学从A点出发,走了50m后到达B点;②这位同学从A点出发,向东走了50m后到达B点;③这位同学从A点出发,向东沿直线走了50m到达E点.设置上述层次性的问题,能让学生理解确定物体位置变化的“方向、直线、大小”三个要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位移”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