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1604
大小:92.0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17
《董说《西游补》意旨探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董说〈〈西游补》意旨探求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小说《西游补》为明末清初文学家董说所作,是《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其想象瑰丽、情节奇幻,但多处寓意艰涩隐晦,不知作者究竟意为何指,为此历來学者对其意旨的探讨从未间断,且至今未有〃盖棺定论〃性的结论。另外,该小说目前受到的评说与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尚未相匹配,仍具有较大的可开拓和挖掘空间。而就对这部小说意旨类的探讨而言,其意义在于透过文木既可以了解作者的某些思想倾向,也可通过与作者生平、所处社会背景相联系而大致窥得当时社会的缩影及其对作者人生轨迹、思想形成等方
2、而的影响。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一、董说生平二、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三、心学、佛教思想及其对董说的影响四、意旨探讨(心性修行、现实讽刺、宗社Z痛、生平Z括、历史反思等等)五、总述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小说《西游补》意旨包涵哪些种类,其中哪种为中心意旨,而哪些又为辅助性的意旨等。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与归纳总结法。参阅期刊、专著、书籍等资料,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精弃糟,试着整合并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寓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月一1月:资料搜集阶段1月一2月:阅读
3、、比较、整理资料,笔记记录阶段2月一3月:落实成文阶段五、主要参考文献:(1)王厚怀.《西游补》妖魔的突破与主题的翻新(J).明清小说研究.2010(2):55-65(2)孙逊.《西游补》寓意初探(J).阜阳师院学报.1986(3):21-28(3)苏兴.《西游补》中破情根与立道根剖析(J).北方丛论.1998(6):45-50(4)童琼•从"真假猴王〃到囁鱼世界〃一一《酋游补》寓意浅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1(1):51-55(5)刘艺•从照妖镜到玄理之镜一一《西游补》意旨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5(3):
4、129-133(6)闫润英.梦想颠倒嘲世情——《西游补》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58-59(7)孙智广、李政清.迷离悄恍的梦幻世界一一《西游补》梦说(J).新学术•文史研究.2008(3):31-34(8)廖淑玲.奇思寓己怀,幻笔以讽世一一董说的"鳍鱼世界〃(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103-104(9)刘丽华.青青世界中的迷失和领悟(J).文史纵横.2007(24):17^165(10)朱萍.诗意品格的个性闪现一一《西游补》的意蕴与风格再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1):2
5、2-24(11)何良昊.《西游补》的背景铺垫(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153-157(12)陈冬季•变形、荒诞与象征一一论“荒诞〃小说《西游补》的美学特征(J)•不详:144-155(13)熊发恕.《西游补》浅析(J).不详:34-46(1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黄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5(16)Chih-TsingHsia.TheClassicChineseNovel:ACriticalIntroduction[M].
6、Bloomington:IndianiaUniversityPress,1980,338-341.(17)WhalenLai.FromProteanApetoHandsomeSaint:TheMonkeyKing[J].AsianFolkloreStudies,Vol.53No.1(April1994):29-6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董说《西游补》意旨探求《西游补》为明末清初小说家董说所著,其截《西游记》“三调芭蕉扇”之后,补入一劫,自成一体。小说讲述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化斋被情妖鮪鱼精所迷,进入其所幻化的
7、青青世界。期间,行者为了找寻驱山铎、追寻师傅下落、寻机洗刷罪名而上下奔索,往来穿梭于古人世界、未来世界、矇瞳世界等时空。或变作虞姬,与西施、绿珠、项羽斡旋;或坐镇阎罗殿,把审秦桧,并拜岳飞为师,随后乂历经种种,最后经虚空主人点拨,幡然醒悟,从“青青世界”中跳脱岀来,走回旧时山路,恰好遇见鮪鱼精变作小和尚欲吃唐僧肉,于是抡棒打死鳍鱼精,继续西天取经。该小说的成书时间亦未明晰,但自刘半农作《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中则考证出该小说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为此曾有的“反清排满”之小说主题揣测就被大大削弱。现今普遍釆纳刘半农的考证时间作为
8、《西游补》的成书期。该小说想象瑰丽、情节奇幻,但多处寓意艰涩隐晦,不知作者究竟意为何指,为此历来学者对其意旨的探讨从未间断,且至今未有较“盖棺定论”性质的结论。不过,通过研读10余篇学者论文及鲁迅《屮国小说史略》等文学史资料,下述三种意旨得到普遍的挖掘和认可。一、现实讽刺类。这一主旨在文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