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

ID:32920467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7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_第1页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_第2页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_第3页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_第4页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汉史笔记四不食马肝:非儒非法的“黄老”之道从“儒道互补”到“法道互补”:汉初黄老之术一、秦的灭亡,到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治,到武帝之治,统治手段及控制思想的变化。孔子-老子时:儒家把周制理想化,积极地“兴灭继绝”。道家则否定进取之心,消极地守护“小国寡民”。针对图强争霸一统万方的“雄心壮志”,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这时儒道都是维护周制的。儒家把周制理想化,积极“兴灭继绝”恢复周制,道家否定进取,消极无为守护周制“小国寡民”。目的相同,维护周制。到庄周时:战国,庄周孟子时代,道儒开始分离。“无为”背后的周式小国寡民理念已

2、不再持守,“顺其自然”日益变为顺从现实、不讲是非的犬儒主义。道儒分离《庄子》中就有很多骂儒家的话,孟子没有骂道家的话,但是骂一种人“乡愿”,现在有人说乡愿有很浓的道家色彩,不讲是非,极度的犬儒主义。“无为”背后周式的小国寡民理念已不在持守,顺其自然日益变为顺从现实、不讲是非的犬儒主义。秦汉之际,道家以犬儒主义顺从专制主义。现实政治意义。道家到了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晚期,本身变得与儒家区别越来越明显,而与法家越来越近。老庄皆楚人。道家在楚地尤其流行。而在楚国末年“亲齐(抗秦)”、“亲秦”两派的斗争有着明显的儒道对立背景,从楚国晚期政治斗争来看,而在楚国末

3、年“亲齐(抗秦)”、“亲秦”两派的斗争有着明显的儒道对立背景。战国时代,这个时期,儒家积极恢复周制,道家“顺其自然”顺从秦制(最初的法道互补)以屈原为代表的抗秦派儒家成为失势者。(郭店楚墓墓主很可能就属此派)“顺其自然”的道家在楚国掌权后苟且偷安而顺从暴秦,出现了最初的“法道互补”(最早的犬儒主义顺从专制主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灭秦起义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皆楚人,楚文化因而一度极有影响。而在楚地原有道儒两家中,道家本来势大,而且更适应“汉承秦制”的需要。郭店楚简《六德》篇二、西汉在统治思想上,执行法道互补入秦后,“秦制”已是现实,而“除桀诛

4、纣”恢复“三代仁政”成为新理想。此时道家消解理想的犬儒主义已成为秦制的维护因素,并在秦亡后法家名声不佳之时一度成为“汉承秦制”的主要思想资源。灭秦起义,由楚人发动的,楚文化在汉初也很有影响。为什么没有导致儒的得势,而导致了黄老得势?很重要的一点,不仅是汉初要与民休憩,轻徭薄赋,道家兴盛是与统治者的选择是分不开的,道家在原有楚地势力就比较大;其二,道家更适应“汉承秦制”的需要,项羽采用的是全面封建制,刘邦打败项羽后,汉初仍带有很浓的分封制色彩,诸侯形式,这个过程后来逐渐在改变,到汉武帝时期,重建诸臣分起力,到西汉晚期才把中央集权恢复到秦的水平,这就是汉承

5、秦制。当时讲法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法家被天下人厌弃。法家不行,在儒道两家中,道家更适应“汉承秦制”的需要。这就是黄老在汉初兴盛的原因。入秦后,秦制已是现实,而“除桀诛纣”恢复“三代仁政”成为新理想。作为“思想润滑油”的道术司马谈称道家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以指老则未尽然——老子还是有追求的,以指庄则甚准确——庄周把一切都相对化了。6/6在秦始皇以后,法家名声不佳的时候,黄老道家成为了汉承秦制的维护,而不是仅仅是轻徭薄赋。庄周时候的道家比老子时候的道家更适合于犬儒主义,更带有乡愿的色彩。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道家的评价: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指的

6、是要顺从现实。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有理想的,而此时的道家是顺从现实的虚无主义。一切都相对化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众人皆悲,唯独庄子“鼓盆而歌”。庄子的内篇、外篇。庄子《齐物论》,庄子的一篇文章,意思是一切道理对于人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三重意义。把相对主义发挥到极致,相对主义简单而言就是不讲是非,讲无为。强者对弱者的无为是宽容,弱者对强者的无为,就是沦于苟且。权利对权力无为,意味着奴役,权力对权利无为,意味着自由。庄周的苟且不自承无奈,而是把它奉为崇高境界。真伪不分、有无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齐物论》中说,“

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难得糊涂。不予较真。以后的制度都是汉承秦制,规则是这个规则,但是讲的语言完全是另外一套,讲的是儒家的语言,语言和行为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样的话不别扭吗?有了庄周的境界,就不别扭了。“马亦鹿也,鹿亦马也,所谓‘万物一齐’也。是故指鹿为鹿者,儒也;而指鹿为马者,尤大儒也。”“言大者何?谓其超越是非之俗见,是为‘真人’、‘至人’也。”(庄子)按照这种逻辑,儒家即法家,法家即儒家。顺其自然,“不遣是非,以与世 ” 庄子道家把矛盾化解为虚无的表现: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似是

8、而非,似非而是;难得糊涂,玩世不恭。后来的一些大儒,都认为道家的这种态度是对法家制度的一个很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