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

ID:32919549

大小:32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_第1页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_第2页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_第3页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_第4页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漳州八校高三联考历史(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届福建省漳州八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范围(必修一、二、三);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角美中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代替禅

2、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2.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士族垄断仕途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C.选官方式多样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君主专制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4.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

3、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5.《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优选种子6.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

4、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7.15世纪末167/8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农业生产的衰落B.自然经济的瓦解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

5、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9.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10.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

6、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1.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

7、岸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2.《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13.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