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13437
大小:98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17
《王羲之书法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言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就是指的行书。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
2、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都各不相同。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3、帖》、《群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目录1、王羲之与兰亭序2、《兰亭序》(神龙本)墨迹3、《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4、《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5、《兰亭序》中同字异形20/20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太宗喜获兰亭,
4、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今行之於世的“兰亭”有虞世南、褚遂良临本,冯承素摹本,欧阳询的临本早已不存,拓本称“定武兰亭”,翻刻本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冯承素摹本於“永”字旁有“神龙”半印,神龙乃唐中宗年号,是断为唐摹的确证。所谓“摹本”,亦称“搨本”或“双钩廓填”,是指把纸或绢复在真迹上,向光照明,以细笔钩出字的轮廓,再于空
5、心字中填墨,高手于游丝牵连、墨色浓淡也能填出,毫发不移,与珂罗片或水印木刻效果相信,下真迹一等,此为唐人绝艺,临本不免渗入书家已意和个人风格,与真迹很难完全相似,故冯承素摹本最真切地保存了兰亭原迹的风貌,为后人所一致公认。因此本书以冯承素摹本(神龙本)为资料,进行点画和结体的分析。神龙本兰亭,纸本,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24.5×69.5cm,故宫博物院藏,元郭天锡跋曰:“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搨书人真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遂定为冯承素所摹,此帖曾入宋高宗内府,元初入郭天锡手,明代藏于杨士奇家,后又藏
6、于王济处,后归项元汴,清初递藏於曹溶、陈定、季寓庸诸家,乾隆时入藏内府,《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等皆有著录。历代赞《兰亭》者不知凡几,今略举一二,唐孙过庭曰:“但王右军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此如《兰亭序集》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既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耳。”米芾曰:“天下法书第一。”明董其昌曰:“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
7、,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正锋取动,侧笔取研,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作为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其用笔之随势而变,酣畅婉转,左右映带,使沈静与流美相一致,轻画与重画相和谐,字的结体能各尽其态,忽而相揖,忽相让,忽而放纵,忽而收敛,盘旋、曲折,千姿百态,虚虚实实,似欹反正,既无过当,亦无不及,增之失于有余,损之失于不足,得八面变态之妙。其章法因出于草稿,信手而书,无心工拙,涂窜之余而笔黑萧散,得意之态跃然纸上,自有天然奇趣。世称羲之善用内捩法,故腕力劲健、落笔详舒,尖、逆、侧、中锋随心所欲,然又得中
8、和之美,无偏胜这弊。其书实看难知奥妙,须经反复临摹和品味,则处处藏机巧,笔笔有情趣,内涵深沉,赏心悦目。学兰亭者往往初不经意,越深入则越有趣味,得其百分之几即可称为知笔,若得其百分之几十,定当名世,请学而试之。从结构造型角度来看《兰亭序》,则它的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