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政法发展地理论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9年第3期(总第87期)行政法发展的理论反思孙秀君(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日照273100)摘要:行政法是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律。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受着宗教、道德、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综合影响。由于在效率观上存在的误区,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受到阻滞。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政法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行政法制建设的病灶所在,反思制度设计的弊端与法律实践的问题,重塑法制系统的研究范式,更新效率观,并最终以此推动行政法学步入哲学思考的发展进程。关键词:行政法;效率观;法治;法制系统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6128(2009)03200
2、87207一、行政法的发展缩微从“君权神授”、“言出法随”的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祛魅化”的洗礼,人类社会开始正视自己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人类的法律文明也逐渐开始走向全民时代。在这一进程中,统治者与民众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根溯源,统治者制定的管理民众的法律,大多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行政法。可以说,行政法史也是人类争取自然权利的历史。行政法走向理性的过程也是人的权利被逐渐认知的过程。(一)宗教与道德的影响基督教对西方国家法律、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法律、佛教对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法律的影响早为人们所熟悉。宗教倡导者抓住了人的自利性这个最根本的本性,创设了来世、永生和天堂的概念和大①善大美的价值
3、观,深受人们信赖。在西方,基督教在人的灵魂中植入了信仰精神和宗教情怀,为西方法治的形成奠定了宗教基础。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几乎完全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教会法的效力甚至高于世俗法。大部分人信仰上帝,信仰是一种发自人们心灵深处的神秘感情,它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敬畏。在人的自利本性的原始动力驱动下,信仰不会轻易随着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一定的超脱性。大多数情况下,对上帝、对教会法律的这种恒稳的信仰,使人们容易以一种宁静而平和的心态去接受教会传达的神圣权威。历史上,中国人对于信仰宗教的心理比较理性。在政教分离的传统中国,宗教从来都是依附于政收稿日期:2008-01-12作者
4、简介:孙秀君(1970-),男,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①这是笔者对于宗教的浅显认识,不存在对宗教和信仰的态度问题。从更深的一个层次理解,自利性也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然权利的动力之一。87法制与社会发展治而存在,宗教是政治的基本工具。在夏商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用誓审、盟、诅等仪式建立了法律形式与神意裁判的内在联系。它与西方的“神判”一样,主要是利用人们对神的敬畏心理,通过对人们心理的控制达到对其行为的约束,增强规则的约束力和司法的权威性。中国古代政治哲学蕴含了这样的理论,即重视把法律作为确保刑罚稳定性,维护公共利益使之高于私人利益甚至指导君主本人的一种措施。公元前4世
5、纪至公元3世纪法家理论所倡导的法治是君主置于法律之上的另外一种人治,法家的理论受到当时道德的局限。然而,除皇帝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体现了对人之权利认可的萌芽,皇帝本人只受到宗族法和“天意”的惩处。①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统治者心目中的神就是天,认为自己就是“生而贵”的天子,并自觉地以天子的名义把天意转化成俗成的道德,从而把专横的家长制运用到了法律之中,行政权与皇权基本交融在一起,行政长官既是行政首长也是法官,历朝历代加以延续。由此,从道德中抽象出来的具体的行政法律,因为道德性与民众的心理有所直接呼应,逐渐被民众接受。(二)理论与意识形态的干预直到从清末戊戌变法开始,中国开始了对
6、行政法学的研究,主要是开始引进外国的行政法理论。②民国时期,依靠引入西方国家的行政法并以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理念为指导,创设了本土化的中国行政法学体系。1932年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诉讼法。应该说,此种景象,对于行政法学在中国的启蒙极其重要。新中国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这使我国的行政法建设受到了偏向的误导,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一度陷入日丹诺夫时代。③当时由于受到“法律虚无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同其他部门法一样,行政法和行政法学受到了冷落。国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党的文件管理国家事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行政法与行政
7、法学得到了迅速发展。1983年,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和第一部行政法理论书籍《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对促进中国行政法学的教学研究、建立行政法教义、普及和发展行政法学有着重要意义。此后,1989年《法国行政法》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中国行政法学进入发展阶段,在这一年,我国的《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从1983年开始,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几种理论中,有理想型的理论、援引西方现状的理论和折中性的理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