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

ID:32889356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_第3页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新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道路章寿荣章寿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内容提要:新农村建设是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补充与前期准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统一进程。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思维。就地城市化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发达的农村经济、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不断积累起农村就地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动能,就地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高级形态与必然趋势。就地式城市化既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选择,也是建设社会新农村

2、的目标模式。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就地城市化政策建议一、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关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是正向互动的过程。2006年4月10日《中国经济周报》发表专家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市化是同时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这个口号应该加以补充,就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且要把城镇化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与反城市化的,是针对片面城市化倾向的国家战略调整。《农民日报》2006年6月16日有文章称

3、:新农村建设要建设的是农村,而不是要把农村变成城市;不是盲目地要把大多数农村地区变成城市,把大多数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是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补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水平决定的,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我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比例偏低,大量农业人口和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200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3%,这是从2000年的36%提高上来的,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然

4、面,这一城市化水平与行政建制的城市化——通过“撤地建市”、“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等方式实现的,但将近1亿的“农民工”只能两栖就业,并有完全融入到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只能保留着农民的身份,称之为“农民工”,这一称谓意味着他们仍然被排斥在城市化之外的。显然,我国43%的城市化水平所含水份很大,城市化进程总体上呈滞后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城市化进程迟滞的积极应对,是对于将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移地式城市化”路径的重要补充。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市化的前期准备。从世界城市化的规律与趋势来看,城市化的最终目标将会出现人

5、口向城市转移与集中的“移地式城市化”为主的格局。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可以减轻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防止西方国家曾经出现的人口拥挤、住房不足、交通紧张、失业增加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悬殊扩大的“城市病”241在中国重现。另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化做好人口素质上的准备,保证有一定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的农村人口渐次进入城市,降低城市化的社会成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不同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地区侧重点不同。在沿海发达地区,如江苏的张家港,通过新村规划与居住区集中化,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新型社区已具备了“四大功能”,即行政服务、公共服务

6、娱乐、精神文化宣传、社会保障功能等。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设“基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福利上实现城乡平等,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苏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的经济社会条件。然而,在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还在拉大,这些地区的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统

7、一进程。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平,开阔了新农村建设的空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就地城市化必然是互为统一、协调发展的进程。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就是要把城市的物质文明特别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推向了农村,使农村就地实现了就地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能减缓大都市扩张的步伐,但并不表明要放弃城市化发展战略。相反,城乡发展需要更协调、更适宜的模式,探求一种相对于偏重强调大城市建设更有益的发展模式。其中,就地城市化是一种模式选择。二、就地城市化——中国城市化道路

8、的新思维所谓就地城市化,是相对于“离乡又离土,进厂又进城”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移地式城市化而言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给就地城市化在理论上做出定义呢?就地城市化要有什么条件支撑?就地城市化有哪些可以预期的作用?下文试图从理论上作一些粗浅的阐述。1、就地城市化的概念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