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86139
大小:5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7
《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陈辉,南京师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1952年6月至9月[1],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措施虽然能缓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走了很长的路。目前,中国虽然正试图通过增设院系与合并院校来重新改造这种“苏联式”高等教育系统,但并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调整政策的深刻教训。本文试图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缘起、过程与后果,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
2、革之镜鉴。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解放区的不断开辟,194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该文件提出:“对于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所谓要维持其存在,就是每到一处,要保护学校及各种文化设备,不要损坏”,“所谓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就是在开始时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动的政治课程、公民读本及国民党的训导制度。其余则一概仍旧。教员中只去掉极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2]解放军占领大中城市后,立即由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
3、“军管会”)接管当地的高等院校。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市海淀地区,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军管会”派出“军代表”正式接管了清华大学。“军代表”先召开学校负责人及教员、学生、工警代表会,宣布接管方针和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接着召开师生员工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接管后,学校的业务和员工的生活即由“军代表”管理,“军管会”提供师生员工的生活维持费和维持校务的必要经费;时也变更了部份课程设置,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课程,增添了马列主义课程。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公布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
4、的职权,从此北平市所有被接管的高等学校都移交给“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3]上海解放前夕,中共的接管人员集中于江苏省丹阳地区,为准备接管高等学校,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处”,专司调查高校情况并制定方案。接管人员进城后先号召复校上课,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他们于1949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6月24日接管复旦大学,6月25日接管济大学,至6月底完成了交接工作。从7月到12月接管人员在各高校组织了校务委员会,绝大多数学校添设了政治课,还把发给学生的“临时救济金”改名为“人民助学金”。1950年3月1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成立,从此上海高校
5、均移归该部管理。[4]全国各地高校的接管程序与沪京两地基本相。二、按照“苏联模式”实施院系调整1949年10月以后,中央政府颁布的《共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5]按中央政府的解释,当时的大学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不算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也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6]。年12月,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确定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的高校改造方针,并且认为,
6、由于老解放区高等干部教育是农村环境与战争环境的产物,因此“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7],“应该特别着重于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8]。当时,中国政府缺少办学经验,非倚重苏联专家的帮助,在1950年代中国的高等院校共聘请了861名苏联教育专家,直接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造和建设,而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和进修教师亦高达9,106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政府在1950年树立了两个按照苏联经验实行“教学改革”的“样板”:其一是文科的中国人民大学,另一个是理工科的哈尔工业大学。哈尔工业大学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模式管理。政府为中国人民大学确定的办学方针是,“教学与实际
7、联系,苏联经验与与中国情况结合”,并且在该校投入重金,为全国高校培养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师资,时大批培训“调干生”,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一所学校的经费就占教育部全部预算的20%[9]。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1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11]此后,中央政府教育部
8、针对各地、各校有关合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