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

ID:32879144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7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_第1页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_第2页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_第3页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_第4页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重点虚词精讲精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知识与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文言虚词与实词相比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高,显示的语法关系复杂。《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具体语境表达中的常见用法(“在文中的用法”),要求掌握12个:一.而1连词(1)表并列:又,或不译。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承接:就,接着,然后。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3)表递进:并且,而且

2、。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表转折: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假设: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因果:因而。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7)表偏正:地,或不译。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2代词第二人称:你(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3助词与“已”组合: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二.与1.连词表并列:和,及。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2.介词(1)表对象:同,跟。例: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赤壁之战》)(2)表所为:替,为。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三.乃1副词(1)表顺承:就,这才。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2)表逆转:却,竟,反而。例: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限制:才,仅。例: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4)表判断: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2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3连词表承接:于是,就。

4、例:荆轲见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四.其1.代词(1)第一人称:代人,自己。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第二人称:代人,他。例: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代事:它。例:事不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代物:它。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11/11(3)近指:这。例: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4)远指:那。例: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择指:其中的。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

5、记》)2.副词(1)表推测:大概。例: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表反诘: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3)表祈使:还是。例:汝其勿悲!(《与妻书》)可要。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连词(1)表假设:如果。例: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济之。(《左传》)(2)表选择: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4.助词调节语气:不译。例: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五.所助词:1.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①……的人。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6、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的事物。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③……的情况。例:余在患难之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2.“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工具、手段、目的等:①……的原因。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②……的方法。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3.与“为”呼应,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六.为1.介词(1)表对象:向,对。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表替代:替,给。

7、例: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表时间:当,等到。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4)表目的: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5)表原因:因为,由于。例: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6)表被动:被。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2.助词表疑问: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七.焉1.代词(1)第三人称:他,它。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表疑问:何处,哪里。

8、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兼词兼有“于”“此”:在这里,到这里。例:微波入焉。(《石钟山记》)3.语气词表强词:呢,或不译。例: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屈原列传》)4.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11/11八.以1.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作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①用、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