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

ID:3287902

大小:3.9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20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1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2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3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4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5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6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7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8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9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结题报告(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张郁芳(负责人)徐勇(撰写人)《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编号BHA06003)。课题针对的是“传统的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多元、多向的价值”的状况。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新课程纲要的实施,为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课题从立项至今已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期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落实研究举措、展开实践和理

2、论层面的研讨、编制有关量表、回顾总结四个阶段,现已完成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一、课题的提出(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改革时空管理,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根据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有关“教学评价”的资料,去粗存精,对照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尝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

3、教学评价的研究”,终极目的是调控劳技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技术素质。(二)是提出更适合劳技教学评价的需要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本子课题期待能形成与劳技新纲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旨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11二、概念的界定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本课题

4、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师生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更新

5、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编制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8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等。2.探索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主要工

6、作是改革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调整研究方案。113.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结题活动。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果(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

7、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围绕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

8、了一定的研究方法。2.开展劳技“好课”标准大讨论,引领教师担当起构建课堂教学新标准的重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