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7362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中药真伪的鉴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掺假蒲黄的鉴别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花粉。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为较常用中药材。由于蒲黄的性状为粉质,又无臭无味,典型的性状特征不明显,故极易掺假。属于近期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28种中药材之一。 蒲黄的掺假方法主要有:将蒲绒粉碎,掺入蒲黄花粉中充蒲黄,名曰草蒲黄;用淀粉或滑石粉染色掺入蒲黄中伪充蒲黄;将松花粉掺入蒲黄中销售;掺入极细的黄沙等。 从以下四点可以鉴别蒲黄是否掺假 1.看色与形:蒲黄色鲜黄自然,粉粒细微均匀。如果颜色亮黄或灰暗,粉粒里面有纹线,则里面就有掺假或有粉碎的蒲绒。松花粉最相似,但色稍暗,微有松香气味。
2、 2.比手感:净蒲黄用手捻则滑腻感适中,且易附着手指上。如果有绵软感,则掺有粉碎的蒲绒,如果很滑利,则可能掺有滑石粉。 3.用水试:取少量试品放于水(常温)中则飘浮于水面而不下沉,并有吸附黏接成球珠形小块分散于水的表面,水不变黄,表明没有掺入染色的细沙、滑石粉或淀粉等。如果水色变黄或有物质下沉,就有问题了。如果用开水冲,则水呈混悬状黄色,水变黏稠,说明掺有淀粉;如果沉淀明显,说明掺有滑石粉等;如果有松香气味,说明掺有松花粉。 4.过筛:纯净的蒲黄可以完全通过120目的分样筛。取少量试品用120目的分样筛进行振动筛分,有黄沙或者粉碎的蒲绒者会留在筛内。颗
3、粒的是沙子,小绒团的是蒲绒。5.用火试:取少量置于锡纸上燃烧,初冒白烟,后火焰呈均匀红色而无烟,燃烧后灰烬黑色,用手指捻灰烬无顶指感,否则就有问题。识别真假黄连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黄连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味连(俗称鸡爪连)、雅连、云连、短萼黄连、五裂黄连等多个品种,原为野生,现多有栽培。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
4、证;外用治疗湿疹、口疮、中耳炎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黄连属常用中药且用途广泛,故冒充的伪品较多,除用同科植物因州黄连、土黄连、滇豆根、凤尾连等假冒外,还有用小蘖科、蕨科和罂粟科植物箭叶淫羊霍、野鸡尾、血水草等的根茎冒充黄连,使用时要注意鉴别。因正、伪品品种规格较多,本文仅就常用的正品味连与伪品因州黄连的区别来辨明真伪。 真品味连 又称川连,鸡爪连、光连,外形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直径约0.3~0.8厘米;外表为黄褐色,
5、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综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嗅之无味,口尝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 伪品因州黄连 外形呈弯曲圆柱形,具连珠状形,多为单枝,细须根蔟拥,比味连短小,直径约0.2~0.3厘米;表面为灰黄色,断面较平坦,呈黄棕色,无射线及裂隙;闻之亦气微,但口尝远不及味连的苦味重,嚼之亦无染色。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各型流感病毒、新成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起到降压作用;所含的小檗
6、碱对乙酰胆碱有增强和拮抗的双向作用,对血管平滑肌起松弛作用;还有消炎、利胆、抗癌等多种作用,而伪品因州黄连虽为同科植物,但无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黄连使用。如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使用时当谨慎。黄连与黄芩之异同 黄连与黄芩皆味苦,性寒,色黄,同归于胆、胃、大肠经,皆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肠辟、下痢等湿热为患之疾,功能有些相似,为临床上所常用。然而,二药无论从药性及其治疗病症来说,又确有所差异。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的经方有13个,含有黄芩的经方有25个。这些经方为我们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这两味药作出了示范,值得认真研究。 仲景用药多紧贴《本经》。
7、《本经》云: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辟,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黄芩“主诸热,黄疸,肠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纵观仲景经方中对黄连、黄芩的运用可以看出,黄连更偏于入心经,泻心火,并治不寐、心烦及上腹部不适感等涉及神志方面的病状。立六个泻心汤: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失眠,为补剂中泻药。清代医家邹润安认为,以其证属阴虚阳盛,阳盛则宜泻火。还如后世之交泰丸(黄连、肉桂),亦治心肾不交之失眠者。故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总结说,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见有烦而痞,烦而利者,多用黄连”。 临床凡见目赤、牙痛、口舌
8、生疮、呕吐及消渴等症,大多与火邪有关,以火性炎上,又消灼津液,故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