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ID:3286549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_第1页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_第2页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_第3页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l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姓名:刘莎学号:201011034023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论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摘要: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书院制度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学规,书院制度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办学经验,使书院良好运行,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关键词:书院制度发展衍变教学特点组织管理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都不是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前者如集贤殿书院爲藏书修书之所,后者为文人士子治学之地。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文教事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官学废驰,礼义衰亡。

2、于是一些宿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之地读书治学。此后,归隐山林、论道修身,聚徒讲学之风逐渐兴起。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至五代末期也基本形成,北宋初年才发展成爲较完备的书院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私学传统。秦代后,死穴一直蓬勃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组织,与官学相并行,在教育教学上积累丰富经验,也在教育管理学上形成许多独具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自汉代后,私学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在社会动荡时期,官学无法维持的情况下,死穴作为观学的补充,发展更为迅速中国源远流长的私学

3、传统对书院产生了直接影响。雕版印刷术的发达和名师在书院讲学促进了私学发展到了宋代,国家重归统一,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心开始向学,由于统治者忙于拓疆守土,无暇顾及兴学建校之事,只重科举对现有人才的选拔和吸收,以满足立国之初的一时之需。因此在建国近百年的时间里,官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在此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宋代书院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宋初的勃兴宋立国后,暂时无力顾及振兴官学,因而对著名私学采取“赎买”政策,

4、始为官私联营的学校模式出现。宋初的六大著名书院即为代表。2)中期的消沉北宋三次兴学期间,官学空前兴盛;且重在改革的实践理性成为主流,纯学术的研究日渐消沉,因而书院不彰,连著名的六大书院也破败停办或改为官学。3)南宋的大盛外族的入侵,内部的倾轧和科举的腐败,致使南宋的官学形同虚设。更由于朱熹等人对书院卓有成效的复办和理学的流行,书院又日渐昌炽。宋代书院普遍订立了比较完备的条规,这是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其中朱熹亲自拟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学规的典范。北宋出现赫赫有名的六大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

5、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这些书院大都建于风景优美的山林幽静处,组织机构极为简单,内容也较为单一,但它们却标志着真正意义上书院制度的建立,并对后世书院产生有益影响。北宋书院经过宋初的兴盛后,曾一度衰落。主要原因是官符三次兴学运动,中央和地方官学得到蓬勃发展;科举取士的大力发展,读书人看到非经科举,难得入仕之途,胸怀抱负的学子自然不甘枯守山林,潜心为学。读书人对书院的兴趣减退,以至书院几乎尽废,就连六大书院也遭停办或改为官学。南宋时期兴办书院之风再起,书院又日益发达并超过北宋,几乎取代官学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公认影

6、响较大的四大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南宋书院的发达和理学的盛行息息相关,南宋理学家往往以一所或几所书院作为讲学和学术活动的场所,一方面传播理学思想,一方面培养力学人才。例如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张式主持岳麓书院,陆九渊主持象山书院,吕祖谦主持丽泽书院。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修复,拟定教条,使其成为书院的标准学规,是书院标准化的主要标志。以后书院以白鹿洞书院教条为纲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书院制度。到了元代,统治者为缓和蒙汉民族的矛盾,笼络汉族士心,对书院采取保护提倡的政策,同时也逐渐加以控制,使元代书院日

7、益呈官学化趋势。朝廷规定,各书院一律由礼部派人充任山长,书院被官方控制,逐渐失去自由讲学和学术研究的广泛空间。明代书院不及宋元两代发达。主要原因使命出通知这把兴建官学、提倡科举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书院不予重视。明初的百余年里,书院处于沉寂状态,大约从成化年间,书院才开发展。明代最有影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著名学者顾宪成、高攀龙讲学其中。明代书院讲学的政治色彩浓厚,,“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明代后期,当权者先后四次禁毁书院,严重地戕害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尤其是,“洞学科举”的创设,使书院、官学、科举逐渐融为一体。清代的书院绝大部分

8、是官办学校,完全沦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关。书院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制艺,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完全丧失了书院原有的教学风格与学术研究的性质,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已所剩无几。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百余年的“天朝大国”的大门终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在“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中,洋务学堂如雨后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