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

ID:32853275

大小:10.00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16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_第1页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_第2页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_第3页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_第4页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乏勉日期:型丛:名:丝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卿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

2、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涉密论文口本学位论文属在年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非涉密论文口论文作者签名:遂整日导师签轹一妣目期:鑫丝:丝!壁期:尘煳超声引导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中文摘要超声引导腋一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研究

3、中文摘要中又捅斐目的本研究通过超声观察腋锁骨下静脉的走行、解剖位置、明确腋锁骨下静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探讨超声引导定位右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时穿刺点的选择、探头放置位置,以及评价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第一部分:随机选择208例择期手术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8例,年龄19“86岁,ASAI~III级,BMI18’29kg·m。2。采用便携式二维超声仪,频率为6。13MHz的线阵探头。锁骨胸骨端标记为A点,锁骨肩峰端标记为B点,将探头置于右锁骨下中外1/3线上,显示最佳静脉短轴,由腋静脉远

4、端向近端平移,在锁骨下中线位置、静脉进入锁骨的位置分别标记测量静脉,并将体表标记点连接起来即为静脉的基本走形,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的交点标记为C点,并测量锁骨下中外1/3线、锁骨下中线、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处的静脉的直径、深度、动静脉距离、胸膜可见率以及静脉与胸膜的距离。在锁骨下区将探头分别位于上述三个位置根据静脉走形调整探头,寻找最佳静脉长轴,并测量超声探头切面与人体冠状切面的夹角、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的水平夹角,描述c点到锁骨胸骨端的距离和锁骨长度(AB)的关系。第二部分:105例择期手术需行中

5、心静脉穿刺患者,男性64例,女性41例,年龄19。85岁,ASAI~III级,BMI19~28kg-m。2。随机分为三组:AL组: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组。AU组:超声定位静脉后盲穿组。US组: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组。记录三组患者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导管与静脉的夹角、超声复查导管位置以及是否误入颈内静脉、测量US组的穿刺点和传统定位点的直线距离以及术后24h内的并发症。结果第一部分:与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的交点处比较,锁骨中线处静脉直径、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O.05),锁骨中外1/3处的静脉直

6、径小,深度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的交点处动脉几乎重叠,锁骨中线处呈现动静脉分离,与锁骨中线相比,锁骨中外1/3的动静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摘要超声引导腋善贞骨下静脉穿刺的币)f:究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的交点处,静脉离胸膜近,至锁骨中外1/3,在超声图像上胸膜均不可见。不同体重指数的血管直径、动静脉距离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l,>28kg·m之的静脉深度比BMI、<20kg·m之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7、量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的交点处相比,锁骨中线和锁骨中外1/3的探头切面和人体冠状面的夹角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三组置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US组置管时间最短,AL组最长。AL组、AU组、US组的平均穿刺次

8、数分别为1.28、1.17、1.03;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14%、91.42%、97.14%;失败率分别为8.57%、2。86%、0.00%;并发症例数分别为3、2、1;AL组和AU组置入血管的位置大多集中在锁骨下静脉,US组主要位于腋静脉。三组患者导管与静脉所成的夹角:AL组:28±4。;AU组:30±6。;US组:31±5。。三组患者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O.05)。US组94%的穿刺点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