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44407
大小:4.09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2-16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时空分布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时空分布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姓名:俞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植物病理学指导教师:吴慧平201206摘要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cystnematode,CCN)是一类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禾谷类作物的植物寄生线虫。小麦孢囊线虫(胁纪,D沈阳口v绷口Pwoll即weber,1924)是危害小麦的CCN,属于异皮科孢囊属。CCN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发生危害。目前CCN在我国已广泛地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安徽等省市,威胁着我国的小麦生产。小麦是安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者前期调查中发现该病害在安徽
2、小麦产区发生比较普遍。颍上县(E116.260,N32.630),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华北平原最南端,是安徽省的重要麦区,为了了解颍上县CCN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颍上县田间CCN的发生种类、虫口动态、并开展了危害损失和防治试验。用‘zig.zag’法在皖北13个麦区采集小麦根际土样140份,利用F髓、)l,ick&Oost饥brirIl(法分离CCN孢囊,制备卵悬浮液,测计CCN的平均卵密度,设定病级,统计皖北麦区卵密度发生频度。结果发现,安徽颍上县、萧县、怀远、固镇、淮北和宿州等小麦田的13个调查点,CCN卵密度范围在0个儋土~42.8个儋土之间,94%调查点发生CCN,其中6
3、2%的调查点CCN卵密度为1个儋土~10个儋土,其中萧县马井的平均卵密度最大,为17.0个儋土。用‘zig.zag’法在颍上县黄桥镇双楼村麦田的19个小区随机采集土样19份,并通过南澳大利亚研究与开发研究所(SoumAus砌i觚Iksearch趾dDevelopmentInstitute,SAImI)植物病害检测中心检测评估土传病原风险,并通过实测法对各采样区进行产量损失评估。检测结果表明,该麦区根际存在4种有风险的土传病原,即CCN、落选短体线虫(P,口巧妇刀动淞,l叫Pc觚)、平脐蠕孢属(曰印D肠廊卿.)和黄色镰孢菌(鼢口r池刀.洲砌D似聊)。其中CCN为优势病原,平均卵密度在
4、1个儋土~20个/g土之间,属高风险,与我们的检测结果3个儋土~20.5个儋土一致,损失试验表明,该区小麦产量损失在_2.39%~22.73%之间。另落选短体线虫发生量为低风险,平脐蠕孢属和黄色镰孢菌发生量为无风险。在颍上县黄桥镇双楼村采集土样,用Fenwick&OostenbrirIl【法分离了CCN孢囊,用B的nnlaIlIl漏斗法分离获得2龄线虫(Juvenile2,J2),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态测计描述(deM趾公式),依据孢囊阴门锥等形态特征,鉴定出颍上县CCN种类小麦孢囊线虫(胁纪rD沈阳口1,绷口P)。在颍上县黄桥镇双楼村,利用平面小区划分方法,在60个小区取样,测虫口初
5、始密度,用扩散系数法判断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平面分布型,结果颍上黄桥镇双楼村小麦孢囊线虫在田间为块状(聚集)分布,扩散系数C值为2.1。用定点调查方法,在颍上县黄桥镇双楼村动态监测了播种后120d至扬花期(次年2月~5月),小麦根际0~300mm土层的小麦孢囊线虫J2虫口变化。结果表明,100mm~200mm土层中的J2聚集最多,其次为200mm~300mm。惊蛰(次年3月19日)前后,loomm~200mm土层的J2急剧增加,达到峰值O.95头儋土。用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监测小麦孢囊线虫J2的早期侵染,结果表明,在颍上县颍上黄桥镇双楼村最早观察到的小麦孢囊线虫J2侵染小麦时间为播种后15
6、1d(次年3月18日)。在颍上县颍上黄桥镇双楼村选择小麦孢囊线虫密度中等田块,以涕灭威作播种前土壤处理,测定了由CCN引起的对泛麦5等品种的危害损失。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降低率在2.4%~4.4%之间。其中,皖麦50的株高降低率为最大,与施药小区比较,株高降低率为4.4%;豫麦的株高降低率为最小,与施药小区比较,株高降低率为2.4%。小麦产量损失率在9.8‰14.9%之间。其中,泛麦5对CCN危害较为敏感,产量损失最大,与药剂对照区比较,为14.9%(仁7.9,p<0.01)。豫麦产量损失率为9.8%。在颍上县选择病害中等的田块,以植物源杀线剂做播种前土壤处理,比较7种药剂处理的防
7、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小区株高增高率在一5.20%~6.5%之间。其中,TS6茶皂素制剂处理小区的小麦株高增高率最高,为6.5%。药剂处理小区产量增产率在一4.57%~13.06%之间。其中,TS6茶皂素制剂处理小区的小麦产量增产率最高,防效为13.06%。TS6茶皂素制剂处理小区的小麦增穗率最高,为19%。本次实验药剂防效不够理想,可能与施药方式、施药深度、施药时间和药剂类型不合适等原因有关。综上所述,皖北大部分麦区CCN的发生密度在中等以上,在颍上县发生的CCN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