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

ID:32843170

大小:46.7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6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_第1页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_第2页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_第3页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_第4页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一学英语(上外)课文翻译(精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中国模式1987年的春天,我和妻子艾伦带着我们18个月大的儿子本杰明在中国繁忙的东部城市南京居住了一个月,这期间我们在研究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但是我和艾伦就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不同之处所得到的最令人难忘的一课并不是发生在教室里,而是发生在我们在南京居住的那个金陵饭店的大堂里。 我们房间的钥匙被系在一个很大的塑料板上,上面写着房间号。当离开饭店时,客人被要求上交钥匙,要么把钥匙递给服务员,要么把它丢进开有一个狭缝的盒子里。因为钥匙狭缝很窄,所以只有仔细地将钥匙对准狭缝才能把钥匙放进盒子中去。

2、 本杰明喜欢拿着钥匙到处跑,边跑边用力甩动。他也喜欢努力去把钥匙放进狭缝中。因为他还年幼,不完全理解怎样做才能把钥匙放进去,所以他总是会失败,然而本杰明却一点也不为此事而感到苦恼。他从钥匙声响中得到的乐趣大概跟他偶尔把钥匙成功地塞进槽口而获得的乐趣一样多。 当时我和艾伦都很乐意让本杰明在钥匙狭缝周围猛敲。他探索性的行为似乎百无一害。但不久我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任何附近的中国职员总会过来看着本杰明,然后在他初次尝试失败后摇摇头,就试图去帮助本杰明一下。他(她)会抓住本杰明的手,温柔地但坚定地引导着钥

3、匙直指狭缝,必要的时候改变一下钥匙的位置,帮助他把钥匙插入狭缝中去。这位“老师”之后总会笑着看着我们,脸上显出几分期待,似乎是在等我们说声谢谢——并且有时会微微皱眉,好像是认为我们忽视了父母所应尽的责任。 不久我意识到这件事与我们被分配的在中国进行的任务密切相关:去调查儿童启蒙教育(尤其是在艺术方面)的方式,以帮助理解中国人对创造力的态度。因此不久后我便开始在同中国教育者们的探讨中提及我的‘钥匙狭缝轶事’。 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除了少数几个人外,我的其余中国同事均和金陵饭店的职员持相同的观点。既然大人

4、们知道如何把钥匙放进钥匙狭缝里,这也正是使钥匙靠近狭缝的最终目的,既然孩子既不足够大也不足够聪明完全靠自己去实现这个想要的结果,让他自己如此挣扎他可能会得到什么呢?他可能会变得沮丧,很生气——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一个结果。为什么不教他怎么做呢?这样一来他会很高兴,不久他便能够学会怎样去完成这个任务,然后他便能进行更加复杂的活动了,像开门或向人索要钥匙——这两种本领也都可以(并且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予以示范。 我们很同情地听着这样的解释,并且解释道:首先,我们并不怎么在意本杰明是否能够成功地把钥匙插入

5、狭缝里。他很高兴,他在探索,而这两种活动对我们很重要。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教本杰明认识到一点——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有效地解决一个问题。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美国中产阶级抚养小孩主要的价值观。只要孩子被教了做某事的过程(步骤)——无论是把钥匙放进钥匙狭缝中去,还是画一只母鸡,或是为不端行为做弥补——他不大可能会通过自己搞清楚怎样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并且,更一般程度而言,他不大可能会品味生活——像美国人一样——在一系列个人需要学着为自己打算的情形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甚至是发现

6、新的问题,而这正是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 手把手教学 回想起这件事,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一件事确实是问题的关键所 在——并且不仅仅是一种意义上的关键。它直指中美两国在教育和艺术做法上的重大差异。 10/10当好心好意的中国旁观者对本杰明施以援手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像我可能会做的那样抓住他的手笨拙地、不确定地向下推。相反,他们极其灵巧、轻柔地引导他精确地把钥匙放在合适的方向。我开始意识到这些中国人并不是以任何古老的方式在塑造、引导本杰明的行为:他们是在恪守中国传统,把着手教——抓着他的手教——因而他会很乐

7、意地再来几次。 那种学习应当通过持之以恒的精心塑造和引导的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教育。在观察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情景后,他们娴熟的技艺令我们目瞪口呆。5、6岁大的孩子就能够以大人的技艺和自信画花、鱼、动物;9、10岁大的小书法家们创作的作品足以在博物馆中展览。在一次拜访两位小艺术家时,我们从他们父母那了解到孩子们每天要花数小时致力于完善他们的技艺。 创造力优先? 就对待创造力的态度而言,中美两国似乎是完全颠倒了:西方年轻人在一开始敢于做出大胆的有背传统的尝试,后来才逐渐地向传统靠拢;然而中国年轻人却几乎丝

8、毫不会脱离传统,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的创造力也会逐步地得以发展。 在美国人看来:我们比中国人更加注重原创和独立。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也能够从我们共同怀有的恐惧中得以体现。中国老师担心如果学生不能尽早地学会技能,他们或许永远也不会学会;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提升创造力方面大可不必如此着急。美国教育者则担心如果创造力不能尽早地被获得,它们或许永远也不会再现;另一方面,技能则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得以培养。 然而,我并不想就这件事而夸大其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