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者个人风格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

ID:32839520

大小:5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16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_第1页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_第2页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_第3页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_第4页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者个人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知识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2) 四、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  译者个人翻译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可以一蹴而就的。目前有一种现象,许多外国名家作品早已有较高水平的译本,而一些出版商和译者出于商业目的,你重译他也重译,其实新出的不少译本质量上还不如旧译本,译笔大同小异,平淡无味。还有些流行的外文畅销书,在新闻媒体的炒作下,赶时间,争先恐后抢译出书,根本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推敲选词择句,而往往造成硬译或乱译,粗制滥造,不但毫无风格特色可言,而且谬种流传,坑害读者。  翻译史证明,古往今来,凡是名家的译作都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翻译

2、风格的。香港文学家董桥先生曾对这种现象有过一段精辟而惊世骇俗的论述。  他说:“据说,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据说,好的翻译家可以译出原作的神韵。据说,做翻译工作必须先熟读翻译教条。其实,翻译只有两种之分:好翻译和坏翻译之分。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欲罢不能,只好强行,硬赖硬要,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渎了中文。”[4](P239)董先生讽刺了那些学了欧化句子却忘记了自己“母亲的舌头”(mothertongue)的译者:“我不说‘逐渐进步’,我说‘有增加中地进

3、步’。我不说‘希斯看来是会参加这次会议’,我说‘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希斯愿意出席这次会议’最后,什么‘...被认为是小偷’,什么‘生存中最大的飞机’,等等,我都朗朗上口,甚至付诸笔墨,如有神助。”“于是我只好进行强行翻译’”。[4](P240)董先生的这番话一方面是对由来已久,而毫无结果的直译与意译之争下了一个亦庄亦谐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是对当今那些译文低劣、胡翻乱译的现象的中肯批评。  在翻译界和外语教师中,钱歌川的名字是人所共知的。  他翻译过多种英、美、日作家的小说,出版过近百种关于翻译和学习英语的书,特别是他的《翻译的技巧》从20世纪70

4、年代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畅销港台等地,在大陆也销售五十多万部。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与人合编《新中华》半月刊,出版第一部译作《娱妻记》(英国哈代著),发表小说、散文。从此活跃于文化界。20世纪30年代与鲁迅、茅盾、田汉、邹韬奋、叶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都有交往,并联名发表过各种文学宣言。钱教授一生奉行三书主义:“教书、读书和著书”,写下了《巴山随笔》、《淡烟疏雨集》、《浪迹烟波录》等数十部作品。他的文采内容博雅文笔流畅,如嚼橄榄,深有余味。他非常讲究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如他的散文《巴山夜雨》好似用文字的音符弹奏出声乐来了:

5、  “...听雨最好是在夜里,因为没有市声混杂其间,你可以清晰地辨别出来,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雨打在泥土上是怎么样,打在空阶上又是怎样。池中之清沏,瓦上之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听得既多,自然要形诸笔墨,所以苏东坡有《喜雨亭记》之作,唐明皇也做出《雨淋铃曲》来了。至于诗人文士专描写所谓夜雨的,更多的是不胜屈指。”[5](P213)  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出作家是多么自然、熨帖地将文言成句织入了现代白话,而且可以听到一种韵律。这段话,有长句,有短句,有排比,有对偶,整齐中有参差,参差中见

6、整齐,而且像诗歌一样押了尾韵。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铿锵。有位编辑曾将他写的“奇石穿雨”,改为“奇岩穿云”,他颇为不满地说:“就靠这个仄字声的石字,来调整音调把石字改为平声的岩字,造成四字一平到底,就失去了声调的谐协。”[5](P20)  钱歌川对于字句的推敲和锤炼,对于音乐美的重视和追求,由此可见一斑了。再看钱教授英译中的例子:Whocansayinwhatremotenessoftime,inwhatdifferenceofearthlyshape,lovefirstcomestousasastrangerinthejungle?(《Happ

7、inessconsistsinLove》)———爱这东西,不管是在多么远古的时代,不管是采取怎样现世的形态出现,总好像在森林中遇到的陌生人一样,是一个谁也不能了解的哑谜。钱教授把英文的修辞问句(不须回答的反诘句)译成中文的陈述句。  Whocansay变成了“是一个谁也不能了解的哑谜”,前面加了“不管是”两个排比,译得多么忠实、灵活、流畅、生动!没有相当高的文学素养和根底,难于译到这样的水平。有趣的是,由于他的译名太盛,文名反为所掩。其实他之所以能成为翻译名家、外语大师,跟他早年的文学创作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可见个人翻译风格的形成与培养,

8、必须经年累月下苦功实践而就的。举凡译事必须严肃认真,孜孜不倦地追求创新,如严复所言“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又如董桥在《砚边笺注》一文中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